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
目前在深圳市,电动公交车已经投入使用。新能源车尤其是纯电动车因为不燃油、排放少,成为环保时尚的代名词。我国已经有了1.37亿辆车,目前公路上跑的新能源车近4万辆。
然而,新能源车充电,充电电阻要消耗一次以后才能产生二次能源,如果我们天天还在烧煤,冒着黑烟,最后把电送到城里,消费者再去充电,开电动汽车,这确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节能环保。然而,其上下游产业链带来的污染可能更会让人们大吃一惊。对于新能源车产生的污染,目前人们了解最多的是发电污染:即电动车使用过程虽然实现了零排放,但发电厂的发电过程却造成了严重的烟尘污染。尤其是在我国,75%以上的电力来自煤炭发电,其污染危害性丝毫不亚于汽油燃烧。
稀土污染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实际上,新能源车上下游产业链带来的污染远不止于此。例如,新能源车使用的电池,在生产过程就会产生污染。石墨是电动车锂电池的构成要素,有外媒称,每辆纯电动车含有约50千克石墨,混合动力车含有约10千克,电动自行车含有约1千克,笔记本电脑含有约100克,手机含有约15克。石墨制造过程中会排放含大量重金属的强酸性污水,污染农田及饮用水,石墨粉尘漂浮至空中会引起“黑雨”和雾霾现象。
目前,锂电池已经成为新能源车的主流选择,但仍有大部分低速电动车在使用铅酸电池,生产铅酸电池的过程会产生大量铅尘、铅烟酸雾、废水、废气。铅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可以通过呼吸和消化系统进入人体,还可以通过胚胎和母乳导致婴儿铅中毒。铅进入人体后,可以从血液中扩散到软组织和身体器官,最终进入骨骼和牙齿,导致重大疾病。
据科学家测定: 一颗纽扣电池产生的有害物质,可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吞噬一平方米土地,并可造成永久性公害。若电池和垃圾一起填埋腐烂后,渗出的重金属物质会渗透到土壤中,污染地下水,进入人体,产生危害。进而进入鱼类、农作物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了三种:汞、铅、镉。汞:就是我们俗称的“水银”,具有致癌物。汞和汞化物都是有毒的,科学家发现,汞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此外对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也有不良影响,儿童更易受害。20世纪5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震惊世界的公害——水俣病,就是由于汞污染造成的。同样,铅酸电池如果处理不当,危害更大。
稀土污染是新能源车无法回避的另一个痼疾。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大量运用在军工、电子等行业,是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新能源车使用的电池和稀土永磁电机也使用了稀土材料。例如,某些高性能电动车搭载的同步电机就采用了稀土材料。
但是,稀土矿露天开采过程会产生放射性污染,重金属、氟、氨氮和硫酸根污染,对资源回收利用、周边大气、植物、水生态系统、土壤环境都有潜在的危害。一些地区还因为稀土过度开采,造成了山体滑坡、河道堵塞、突发性环境污染等事件。稀土开采后,矿区的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节能减排不能寄望于新能源车
大众中国执行副总裁张绥新认为,如果要想节能减排,在短期内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所谓的新能源车上,而是应该在大面积、大批量销售使用的传统动力车型里大力推广各种各样的节能技术,包括汽油机上的进一步的节能技术,包括推广代用燃料,柴油和天然气,一般混合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短期内大面积、大幅度的降低能耗、保护环境。
目前世界上都在搞分散型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太阳能,未来可能有很大发展潜力的能源来源,它又是第一次产生能源的形式。从这个意义来讲,如果未来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比例越来越高,直接把那一块生产出来的电力给新能源车充电,不经过能源转换的效率会更高一些。文章出自360图书馆,由深圳市强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转载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