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NASA位于弗吉尼亚州兰里研究中心的首席技术官马克-摩尔(Mark Moore)甚至还认为,现有的Uber按需共乘模式或许也将适用于未来的空中的士服务。
“Uber为人们提供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点对点服务系统,而这是一种非常难以被取代的经济模式。”摩尔在日前位于西雅图举办的SAE空中技术展览会中说道。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SAE空中技术展览会的重点话题之一便是针对未来“空中运输模式”的研究,而摩尔的研究报告则是该话题的汇报部分之一。摩尔在和同事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设想,那就是未来可以在从奥克兰到圣琼斯之间的硅谷地区开设多条空中的士线路,这一的士服务每英里收费约为1.5美元,而其运行时速则可以达到每小时34英里(约合55公里),几乎达到了硅谷地区拥堵时段汽车前行速度的三倍。
不过,摩尔及其同事的这一设想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对此美国科技媒体BI主要为我们列举出了其中六点:
第一,这一研究报告是建立在我们已经建造出了一款可以垂直起降飞行机具的基础上,而且这一机具是由“分布式电力推进系统”(Distributed electric propulsion)驱动的。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推进系统也是目前NASA“前沿异步推进技术”(LEAPTech)的项目重点之一。
第二,必须要有足够充分的基础设施来支持这类空中的士。在此次研究报告中,NASA指出未来可能需要在城市建筑、高速公路交叉点以及悬浮平台上建立多个飞行机具停靠点。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已经在硅谷地区初步选定了200余个飞行机具停靠点。
第三,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需要首先签署有关这类商用飞行载具的许可证明,而且NASA所设计的飞行机具停靠点也必须符合FAA的一系列法规要求。
第四,为了使这类载具的运营成本降低,NASA的设想是设计出一种仅能容纳一名飞行员和一名乘客的载具。NASA表示,这一乘坐格局其实已经可以覆盖到目前Uber 70%以上的业务量。
第五,为了使空中的士能够真的做到有利可图,这一运载模式需要采用类似于Uber的商业模式。NASA表示,未来的空中的士需要每年运行超过1500个小时,或者说每周运营30个小时以上才能获得盈利。
第六,摩尔认为这类载具所产生的噪音大小也同样是该模式能否存活下去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这一空中的士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同现代商用客机或者直升机相等的话,那么这一模式根本不可能获得成功,因此能够有效抑制噪音产生的“分布式电力推进系统”研发进度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据悉,NASA计划在未来数年制造一款原型机用于展示自己的“分布式电力推进系统”,但真正将这一“空中Uber”理念投入商用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于包括飞机制造商Joby Aviation、E-volo以及ESAero这些私人企业的努力。
不过,摩尔对于这类载具的商用前景则一直抱有乐观态度,他认为未来空中的士会在西雅图这类陆地交通本就非常拥挤的地区有着很大的上升空间。
“西雅图地区现有的地域交通瓶颈完全可以通过空中方案轻松解决。”摩尔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说道。
那么,人们未来是否可能拥有自己的私人飞行载具呢?
对于这一问题,NASA也在自己的研究报告中给出了自己的解读,摩尔及同事认为出于经济和时间成本的考虑,普通用户恐怕不会考虑这一方案。不过,一些机构和高端用户依旧有可能出于个人优越感和对于私人飞行体验的向往而斥资数十万美元从美国特拉弗吉亚(Terrafugia)公司、Moller International和斯洛伐克AeroMobil等公司处购买私人飞行机具。
美国特拉弗吉亚(Terrafugia)公司创始人、CEO兼CTO卡尔-迪特里奇(Carl Dietrich)就表示:“有时候,人们买东西并不仅仅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