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管理咨询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称之为“知识性工作”的时代改变了这一切。正如《忙碌:如何在一个过度富裕的世界里茁壮成长》(Busy: How to Thrive in a World of Too Much)一书作者托尼·克拉比(Tony Crabbe)所言,我们生活在一个“无极限”的世界。我们总是有读不完的邮件,开不完的会,读不完的文件,跟不完的新点子。无论在家休息、外出度假还是在健身房锻炼,数字移动技术都能让你随时随地找到事做。其结果就是让人们的生活无可避免地被工作挤满:我们都是精力和能力有限的凡人,却要去应对无限的工作。社会压力要求我们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家庭都能轻松搞定一切。但是,这些要求不仅难以达到,甚至根本无法企及。
在这种时间压力下,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看表计算时间也就毫不奇怪了。心理学研究发现,这种紧迫的时间观念却往往导致业绩下降的结果(同时也削弱了工作热情)。讽刺的是,我们在“忙碌感觉”下的工作效率甚至低于悠闲自得的工作状态。经济学家森德海尔·穆莱内森(Sendhil Mullainathan)和行为科学家爱尔达·沙菲尔(Eldar Shafir)将这一现象描述为“认知带宽”:金钱或时间上的匮乏感会损害意识,并由此扰乱决策过程。当你处于忙碌状态时,你往往会在时间管理上做出错误决策–做出你无法履行的承诺,或者专注于无足轻重的小事而耽误了大事,并由此导致恶性循环:你的忙碌感只会让你更加忙碌。
最糟的是,这种“忙碌感”已经开始侵蚀我们的休息时间——哪怕只有1-2小时的休息,我们也要让这段时间富于“生产效率”。“最有害的事情在于,我们把‘生产效率’应用于生活领域的做法完全违背了这一概念的初衷,”流行博客 Brain Pickings 的作者玛利亚·波波娃(Maria Popova)说。她以自己的摄影爱好为例:“我在业余时间喜欢背着一台专业相机到处走走,”她说。“但是分享照片” ——她摄影的目的就是为了把照片贴在 Facebook 或 Instagram 上——“已经成了新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