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899|回复: 70

【MS精工】远近光分体式氙灯的设计制作 8月22日更新

[复制链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8-8-13 22: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S精工 于 2018-8-22 22:24 编辑

前段时间接了个订单,一位车友委托我给他设计制造一款外置的氙气大灯。他的要求如下:

1.近光越宽越好
2.远光越亮越好

乍一看,这不就是改灯的标准需求嘛。但是,能同时做到这两点的车灯,我还从未见过。原因不难理解,市场上几乎所有的电摩大灯总成,都是使用远近光一体透镜,一个光源需要同时兼顾近光和远光两部分。而远和近刚好是一对矛盾体,近光宽了,远光必然要弱;远光厉害了,近光的效果肯定要打折扣。所以,对于这位车友的要求,我依然采用了我的一贯主张:使用独立的两套灯具,分别提供近光和远光照明。

初始的设计思路,打算采用近光透镜+远光透镜的双透镜组合。但是淘宝找了一大圈,发现之前我改灯用的蒙迪欧拆车透镜已经买不到了,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个似乎更为合适的替代品:史丹利2.5寸近光透镜



这款来自于本田CRV的拆车透镜不仅价格相比之前所用更为低廉,它还具有一个更大的优势:可以将挡光片拆除,变成远近光一体透镜



在没有挡光片的情况下,该透镜依然拥有清晰硬朗的切线,且远光部分十分集中,并不会像双光透镜那样散成一片。
作为鲜明对比的是,下面这个售价高达四位数的海拉6透镜,光型简直就是一坨屎



对于双光透镜来说,它与单光透镜的差距还不仅仅是光型这一项,更糟糕的是,它的近光效果,是使用挡光片遮挡住远光部分来实现的。一个亮度为100的双光透镜,在使用近光时,就只剩下50的亮度了。相比之下,单近光透镜则可以将几乎所有的光线都投射到近光范围,所以在相同的功率下,单近光透镜无论亮度还是光型,都完爆一切双光透镜。

而史丹利的这款透镜,反光曲线设计得十分优秀,在拆掉挡光片后依然保留大部分切线,且远光部分十分集中,所以我决定将其作为近光的主要输出,同时补充部分远光。对于“远光越亮越好”的要求,则使用反光杯来解决。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8-8-13 22: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S精工 于 2018-8-22 22:22 编辑

【近光部分】

近光光源依然采用国货精英多路通F7,并使用原厂配套灯泡以获得更快的启动速度。
灯泡买回来需要先进行一些小改装,将电极外面的陶瓷管去掉一部分,并用钳子将电极掰成如下形状,以尽可能消除光斑中的黑缺口。



塞进透镜里看看,效果不错



因为使用的F7安定器功率为常规35瓦安定的2倍,热量剧增,决定使用开放式散热结构。安定器和插头都是防水的,不怕下雨,可透镜不防水啊。不过这显然难不倒我,开始堵漏:



脑袋上来一圈密封胶:



屁股也给堵上:




安定器外壳也不忘来一圈:




盖盖,螺钉不用拧了,胶都粘死了。加个散热片来加强散热:




把安定和透镜固定在一起,光源部分初步完工。




上电试试效果,怎么光型和网上的不太一样啊,似乎宽了好多。不过这正合我意,近光本来就是越宽越好嘛。比较讨厌的是虽然我拆掉了陶瓷管,但光斑里依然有个大黑条。可网上的图里一点黑条都没有是怎么回事呢?尝试了一下把灯泡旋转180度,立马安逸了,可是这H1灯座是有方向限制的,反着是装不进去的,而强行拆除限位又会造成固定不牢,算了,强迫症是病,得治。




————————————————————————8月22日更新分割线——————————————————

因为透镜已经全密封好了,所以近光部分的外壳更像是一个框架,形成一个散热风道将气流引导到最需要散热的位置,同时又避免雨水直接浇到透镜上。



前端设置进气风道,引导气流从安定器两侧流过,然后拐个弯再给透镜尾部温度最高的地方散热,最后从后边流出





外壳搞定,拿出去试试效果。

测试环境:无灯小路,长度160米



开灯效果,在满足近光不晃眼的高度下,远光部分最远可照到约80米处,单纯依靠这个透镜,已经可以满足大部分的照明需求了。





近光部分制作完毕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8-8-13 22: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S精工 于 2018-8-22 22:10 编辑

【远光部分】

8月16日更新

根据我多年的改灯经验,相同口径下,透镜的远射效果一定不如反光杯。可是,究竟选用哪种反光杯,就是个问题了。

淘宝上卖的远光灯杯主要有两种:Z9反光杯,还有石栏外置射灯。这两款灯杯都是铅笔光型,聚光一流,但问题正出在聚光上:它们太聚光了,打出去几十米都还是一个小亮点,说照你脑袋绝对照不着你屁股,毫无铺路可言。于是,我将目光放到之前改手电用过的AR111射灯上。

AR111是一种通用型的卤素射灯,主要用于商场的橱窗展示照明。与常见的远光灯杯不同,这是一种泛光灯杯,其反光面由很多个微小平面组成可以投射出均匀的大面积光斑,而不会像Z9和石栏那样光斑好像个榴莲。AR111有4种发散角可选,分别为4度、6度、24度和45度。综合考虑,我选择了6度的灯杯,在远射与铺路效果上获得平衡。由于该灯原装卤素灯的配光曲线与氙灯极为相似,所以可以直接换装氙灯,并获得优秀的光斑效果。

因为是外置车灯,所以在这个灯的防水上遇到了一点困难。AR111灯杯并不像透镜那样可以靠防水胶轻松堵漏密封起来,同时这个灯杯很浅,氙灯灯管会从灯杯前面伸出来一截,对安装灯头玻璃造成很大困扰,而70瓦氙灯的巨大热量又需要足够的散热,所以最终我采用了一个比较有跳跃性的设计:全封闭隔离循环。

简单来说,就是制作一个防水外壳,将整个灯头和安定器都罩起来,完全封死,然后在壳子内部安装风扇给灯头散热,同时在外壳顶部使用铝板和散热器,将内部的热量传导出来。这样即使整个灯头都泡在水里也不怕,还能彻底杜绝进灰问题,可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体积会比较大。

外壳前部是透明的,安装有3毫米厚度的光学亚克力板




内部散热循环:风扇从后边吸入气流,给温度最高的灯头散热。







被灯头加热的气流经顶部循环回来,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到铝壳之上。而温度较低的下部循环气流则负责给控制器散热。



————————————————————8月22日更新分割线———————————————————

因为临时变更设计,所以额外购买新的散热片耽误了一些进度。

将后盖粘好,电线出口处打好防水胶,整个盒子泡在水里都没事了。




出门测试一下效果。拍摄环境:无灯小路,长度160米。



开灯效果,可以清晰看到160米外的楼房,射程不错,同时又避免过于聚光而无法有效照明。



远光部分制作完毕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8-8-13 22: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精工大作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8-8-13 23: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作 占楼 前排卖瓜子板凳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8-8-13 23: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亮度不够,数量来凑。。。电动车也整4个大灯的话应该也很亮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8-8-13 23: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车能放下2个透镜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8-8-13 23: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早知道我当年改汽车灯拆下来的史丹利2.5寸单光透镜留着给你了(本田九代civic)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8-8-13 23: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64671556 发表于 2018-8-13 23:17
什么车能放下2个透镜

车主是小牛N1,塞壳子里显然是不可能了,直接外挂。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2

回帖

764

金币

[Lv.9]-少校

注册时间:2022-3-24

在线时间:146 小时

发表于 2018-8-13 23: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改装有理,折腾无罪!没技术没材料没时间,,只能期待大神的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电动车论坛

GMT+8, 2025-2-4 14:03 , Processed in 0.08059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