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
本帖最后由 拼音佳佳 于 2018-9-7 14:00 编辑
一个设想,以前想到的,今天记下来.
原料:减震包装用的白色泡沫板,打碎.成本0元,唾手可得,不需要花钱买.
利用压缩空气,将碎泡沫注入到车胎内.
优点:任何没气的状况,车胎都有足够的强度继续骑行.
车辆选择:
轻型山地自行车,沙滩轮自行车
中型两轮三轮车,重型车辆/汽车.
车胎选择:内外胎,真空胎,以及真空胎加内胎.
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并不了解真空胎,了解使用真空胎的时候,这个想法忘记很久了...
内外胎的:拆开气嘴(扩孔),充入压缩空气与泡沫碎片,充充放放,直到泡沫碎片充满.
真空胎的:完全放气,车圈塞一根细棍(打气会漏掉),从气孔充入泡沫碎片,胎里面的气不断往外漏,泡沫却出不来,直到灌满为止.
加内胎的真空胎:给内胎扎个小眼,能漏气,装好,充气,把泡沫充入内胎.内胎可以补上,也可以不管内胎.如果能找到合适尺寸的废弃车胎,成本就很低,不过怕是也难找(同型号的基本只有真空胎).
轻车应该是完全够用的,没气也能跑,强迫症可以补胎,但只能用辣条,从外面补胎.自补液不知道能不能用.强度应该是够长期骑行的.
重车子不好讲,应该可以在漏气状态下仍旧可以骑行.
最近一次扎胎很严重.车子骑了2万5,后轮因磨损而更换,扎胎0次.
刚刚新换的胎扎了个大铁屑,路上听到嗒嗒响,觉得哪里不对劲,当时没发现.
又骑了4公里,瘪了.好在不到半站有一个摩配,花40块钱整了一瓶高级自补液搞定.
优点:
1.材料成本低廉
2.手工成本低(不拆车胎,只是放气泄气)
缺点:
1.强度可能差点,只是设想,没试过.
2.真空胎直接搞的,拆真空胎会有大量的碎泡沫乱飞.
3.补胎只能用辣条,可能无法用自补液.虽然内补也变的麻烦,不过现在内补已经不是首选了,所以不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