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eee 于 2016-10-6 16:32 编辑
http://www.circleofblue.org/choke-point-china/
作者: Aaron Jaffe,Keith Schneider (蓝圈组织)
翻译:悠然 编辑:杨子菲 郑州,中国-电弧焊机蓝色的火花照亮了一个横贯黄河的巨大隧道的内部。工人们在黄河两岸的工地上各挖出一个垂直的通道直达两个巨大的混凝土隧道口。隧道开口很大,18轮的牵引拖车可以轻松驶过。 这两个开在岩石和泥土上的巨大黑圈,就像一双睁圆的眼睛,时刻见证着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这是一个横跨12省,长达3000公里,由运河和隧道连接而成的庞大水利工程,其目的是完成只有中国才会去尝试的壮举--改变整个中国的水文走向,将南部的淡水输送到干旱的北方。目前中国淡水储备的80%位于南方长江流域。 如果工程进度按计划展开,2014年后每年将有130亿立方米淡水通过此地在建的中线隧道运送到北方,从而解决包括北京在内的数十个北方城市的缺水问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届时也将投入运行,每年将从长江下游输送148亿立方淡水到天津。 蓝圈组织(Circle of Blue)在对数名南水北调工程专家的访谈中得知,本月中国将批准建造第三条输水线-西线工程的目标是每年从喜马拉雅山地区输送80亿立方米的淡水到黄河中上游地区。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第十个五年规划中(2001年-2005年)基建部分的核心工程,它被认为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这一大胆策略旨在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所面临的一个大威胁,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与日益下降的淡水储量之间的矛盾。 自2002年开工之后,南水北调工程就一直受到公众的强烈关注,中国官方坚持说这一工程对于中国北部和西部的发展至关重要。北部和西部是中国目前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但是那里缺水情况严重,这将制约这两个地区的继续发展。该工程预计总耗资将达620亿美元。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王浩说,“南水北调工程意义重大。” 他也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水专家之一。 中国水利部河北分部的水利专家魏智民(音译)在去年接受《潇湘晚报》的采访中说道,南水北调工程不能解决中国北方的水危机,但是对北方的发展仍然不可或缺。 他说,“我要用生命线这个词来概括它。对于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在内的中国北部来说,它就是生命线。”
该工程的批评者也很多,其中包括学者,经济学家和环保人士等。他们认为这个成本高昂,规模庞大的调水工程将导致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果,最终可能弊大于利。他们批评说,这一工程将导致城市,农业和工业用水价格上涨并破坏水文环境;这一工程并不能根治北方的缺水状况,但是却可能导致南方也陷入缺水状态;除此之外,由于长江水源污染严重,北调的水必须经过专业设备处理后才能使用,这将进一步增加工程的成本。
中国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我们不应该为开发这一工程而感到骄傲。现在应该做的是冷静地思考,我们是如何陷入目前这种困境的。” 马军是《中国水危机》一书的作者。 宏大工程是中国基因的一部分
其实对马军的问题有现成的答案,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兴建超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以解决国家大问题的文化传统。具有2500年历史,绵延5500英里(8850公里)的长城是秦国为防止北方突厥入侵而建。更近一些的例子是中国的三峡大坝工程,这一工程将长江截流600公里(375英里),大坝水电站的发电量相当于25座大型燃煤发电站。和三峡大坝比起来,美国20世纪标志性的工程胡佛水坝就像一个浴缸玩具。 然而历史证明,长城并没能阻止敌人入侵,它倒是成为了现代中国的一道风景名胜,给中国带来了不少收入。同样,一些科学家指责三峡大坝给四川的地震断层线增加了压力,并导致了数次致命的山体滑坡。 事实上,不少中国人有充分理由怀疑南水北调工程能否缓解北方的缺水状况。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中国是否有后备方案来解决北方及中国西部的缺水问题?这两个地区有丰富的燃料矿藏,但开发它们要消耗大量的水。 “如果我们不实行南水北调会有什么后果呢?”马军说,“这也许意味着(北方)几个城市将耗尽工业用水,经济陷入崩溃状态。南水北调工程本来就不能解决整个(北方缺水)问题。即使该工程全部投入使用也不能填补北方目前水资源缺口,更别说将来了。这个缺口在未来将进一步加大。”
日益干旱的中国需要很多能源
中国最新发布的国家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10年的总耗水量为5990亿立方米。中国水利部估计该数字将以每年1%的幅度增加,2020年的预计总耗水量将达6300亿立方米。 然而,在耗水量逐年增加的同时,中国的淡水储备却在不断减少中。2009年中国的淡水储备是2.42万亿立方米,比2000年下降了3530亿,降幅达13%。中国南方在2000年,2007年和2009年均遭受了长时间的干旱侵袭。而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北京以及中国北部和东部省份经历了6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 在旱灾频发的同时,中国也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快速工业化对中国的空气和水质带来的负面后果。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中国环保部部长周生贤今年多次就环境问题发出警告。今年3月初周生贤说,中国将启动一套新的系统对于新开发项目进行环境评估。温家宝也表示中国要将经济增长速度从往年的10%以上降低到7%,并要求各级部门加强环境监控。 温家宝在一次网络访谈中说到,“我们绝不能再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来换取高速增长、盲目铺摊子,那样就会造成产能过剩,环境资源压力加大,经济发展不可持续。” 中国官方坚持说南水北调工程能够解决淡水缺乏问题,而且目前是进行这一工程的大好时机。从官方提供的数据来看这似乎有道理,他们估计,到2015年左右东线和中线管道投入使用时,它们每年将输送约278亿立方米的淡水到北方,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北方的淡水需求。西线投入使用后将基本解决北方所有的缺水状况,当然那要等到数十年后。 然而水利专家们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南水北调是一个复杂而昂贵的调水系统,实际操作难度很高。 该工程已经出现三个最为关键的问题: - 昂贵的水价。由于该工程耗资巨大,南方输送过来的水将非常昂贵。现在天津及其它南水北调工程目的港已经在另外寻找淡水来源。城市管理人员说建立海水淡化厂可以将海水转化成淡水,而且其投资要比从千里之外输入淡水低得多。新的海水淡化项目目前正在启动。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和管理学教授邹骥在回答亚洲水资源项目组织的采访时说,“海水淡化的单位成本实际上低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单位成本。许多海港城市,比如天津,青岛,大连等已将海水淡化项目作为后备水源列入了它们的中长期规划蓝图。”
- 工程时机和线路分布问题。南水北调三线工程中只有西线工程将引水至黄河流域,而黄河是资源丰富的北部和西部省份的主要水源。如果西线能够按官方计划及时完成,那也是在几十年之后。至2020年,中国的煤炭需求预计将增加10亿吨,增幅达30%。然而中国大多数的煤矿位于新疆,内蒙古,山西和宁夏等缺水严重的省份,由于煤炭开采行业和燃煤行业耗水量巨大,目前这些矿藏无法开采和利用。
- 污染因素。根据中国和国际多个环保组织的调查报告,作为东线工程主要水源的长江下游污染十分严重。虽然中国已在这一流域已投建了400多个污水处理厂和污染治理点来提高长江水质,目前这里的水仍然无法直接利用。
最后一道障碍--水源也将缺水
近年来,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第四道障碍越来越清晰地显现出来:一度水量充沛的南方流域水量逐年减少,可能无法为干旱的北方提供足够的淡水。 奔腾的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也是中国南方各省份的大小河流的主要水源。据水利部公布的数据,在1999年时,长江流域所蕴含的水量达2832亿立方米,占全国总水量的36%。而到2009年,该流域的水量降低到了1720亿立方米,比2005年的水量下降17%。 南方各省开始对本省水量下降表示忧虑,其中,四川省已经正式上书中央,明确反对修建西线工程。 “目前的问题时要处理好供水地区和受水地区的利益关系,”西线总工程师谭英武(音译)说,“将水从一个地区调到另外一个地区,这意味着前者受损,后者受益。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对受损方进行补偿是个重要的问题。”他认为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协商解决。 然而,和中央关系密切的一些专家认为,由于中国的北方各省急需淡水,西线必须启动。中国科学院水利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贾少峰(音译)说,“黄河流域水源枯竭,但是它周围的地区要为全中国供应70%到80%的能源。要对这些地区继续进行能源开发,我们就必须上马西线工程。”
免责声明:本文是“中国之瓶颈”系列英文环保文章之一,由德国之声中文部编译成中文。该系列文章由位于密西根州的蓝圈组织( 99.198.125.162/~circl731)和总部设在华盛顿特区的伍德罗威尔逊中心中国环境论坛(www.wilsoncenter.org/cef) 合作调研并撰写。蓝圈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旗下由权威研究人员,科学家和通信设计专家组成的国际团队制作有关全球淡水问题的多媒体报道。作为伍德罗威尔逊中心旗下的一员,中国环境论坛致力于为全世界的科研专家,商界人士,非盈利组织和官员架设交流平台,就中国所面临的能源和环境挑战进行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