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搬砖道人

充电均衡的利器—澳柯玛电管家

[复制链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2-1-16 10: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jjnow 于 2012-1-16 10:17 编辑
向老专家学习来了,老专家您的说的话太经典了,这才像是真正懂行的人,不像XXX人一样不懂到处装懂。 18# park
lcq168q 发表于 2012-1-15 22:33


不知道是那些没经验的S13在到处乱说呢?
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2-1-16 13: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在的话,我买过很多均衡产品,也是基于产品说的天花乱坠,介绍的理论和指标宣传都很迷人的,但实际应用之后发现往往与设想的差距很大,就像现在药品广告包治百病一样,可实际效果还是相差甚远。这就是现实客户的无奈!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2-1-16 13: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nlaixiangyu 于 2012-1-16 13:38 编辑

说的再多,开发造成的成本,是自己承担的,强行添加在销售价格里面,结果造成了这个产品的无法销售,失败产品。

胜者为王,失败了才需要找原因,找准市场定位才行。

一个已经没有生产、销售、产品服务、售后的,完全被生产淘汰的产品,是没有什么可讨论的。


如果澳柯玛永远都愿意这样分摊技术开发费用,将永远不能进入中国十大电动车行列··甚至有可能会倒闭。他的电机性能比立马的差太多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2-1-16 13: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注意没有,我是说几年来实际比较过很多类似均衡产品,再次得出结论,有些人纸上谈兵,认为能量转移型不错,但这种产品是始终与电池进行连接工作,不管电池用不用,电池组本身越是不均衡(所谓的能量转)电池的 ...
park 发表于 2012-1-15 21:33


不如搞一个用过的所有均衡类产品的大汇总出来,比较造福啊论坛的朋友···

我只见过旁路均衡几款,还有国维、方振均衡器,只在网上了解过骇客的bms,总评一定是一个年度大餐。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2-1-16 13: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在的话,我买过很多均衡产品,也是基于产品说的天花乱坠,介绍的理论和指标宣传都很迷人的,但实际应用之后发现往往与设想的差距很大,就像现在药品广告包治百病一样,可实际效果还是相差甚远。这就是现实客户的 ...
park 发表于 2012-1-16 13:01


这个是中国现状,但是不是现有技术达不到。

网上还有 在汽车点烟器装个USB大的东东 说能提高发动机效率呢,卖300多,还有不少人买呢?
连这个都有人信,JS又怎么可能静心精心研发真正的东西呢?

完善产品的成熟可靠需要很长的时间,看看铅酸充电器发展了多少年?锂电池池保护IC发展了多少年。

能量转移从理论上和技术上都是可行有效的,不存在不可突破的难题。

只不过效果不能立竿见影,对差电池组需要几个月半年起效,而且对好电池组几乎起效甚微, 所以难卖,

厂家又如何肯费心开发呢?还不如挂羊头卖狗肉,先蒙点钱再说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2-1-16 13: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注意没有,我是说几年来实际比较过很多类似均衡产品,再次得出结论,有些人纸上谈兵,认为能量转移型不错,但这种产品是始终与电池进行连接工作,不管电池用不用,电池组本身越是不均衡(所谓的能量转)电池的 ...
park 发表于 2012-1-15 21:33


话可不能乱说,专家不是大帽子不能乱扣,如果那个人没有自称专家,不能抬到专家的高度去摔他,纸上谈兵也不能乱扣,如果人家都用过,测试过呢,这就变成自己的纸上谈兵和臆想了。


针对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用法,在这方面,有的均衡器只有在车出现电流的时候,才会均衡,而不了解的去评论,就显得纸上谈兵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2-1-16 13: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和电池厂挂钩才是正道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2-1-16 21: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ark 于 2012-1-16 21:54 编辑
说的再多,开发造成的成本,是自己承担的,强行添加在销售价格里面,结果造成了这个产品的无法销售,失败产品。

胜者为王,失败了才需要找原因,找准市场定位才行。

一个已经没有生产、销售、产品服务、售后的 ...
enlaixiangyu 发表于 2012-1-16 13:11

看来还是我水平有限没说清楚,我想请问,您的30元成本是怎么统计来的?产品的成本自然包含在销售价格上,当然包括在销售价格里这是商业规律,否则谁还会开发?,也不存在什么强行添加销售价格与否的市场定位。肉眼数数零件个数就能定位产品成本和价值,这种规则如果用在电子产品的评判上,那才是奇世绝伦了,澳柯玛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那么enlaxiangyu先生的肉眼数数零件个数去定位产品价值和成本的科学论断,则应获得国际若贝尔奖才是,国家的科技评审委员会也都要向enlaixiansheng甘拜下风的。看来enlaixiangyu先生果然是令人叹服!市场经济的社会,一个厂家自己开发的产品,当然要垄断在自己产品上捆绑,没几个厂家会无偿奉献给其他厂家的。
再次感谢enlaixiangyu先生的赐教,也再次恳请enlaixiangyu先生公开30元成本的分析根据公布出来,让我们得到教益匪浅。

中国进入市场经济的时间远不及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的运行还不是很成熟,就举专利技术转化为市场产品来说,中国这么大的国家仅仅是韩国的1/10,美国1/60,日本的1/40,德国的1/45,并不像enlaixiangyu先生所说没有生产、没有销售就没有评论的价值。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2-1-17 01: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产品自己停产,不符合电动市场规律,没有赚钱,就是失败,讨论就打住,不伤情谊。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2-1-17 01: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像胡屠他说的,技术就是个屁,要看情况和什么人来放。

你是搞技术吃饭的,我不是。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电动车论坛

GMT+8, 2025-2-4 09:04 , Processed in 0.06573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