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
发表于 2015-10-24 13: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Chambers)1852年編輯出版的教育叢書之一種。《佐治芻言》一開頭在論述自主 之 個 人 如 何 組 成 社 會 時 , i n d i v i d u a l 被 譯 為「 人 」, s o c i e t y 被 譯 作「 會 」, 組 織 機 制 則譯為「自然之理」。該書多採用類似於儒學的說法:「一國之治,其原皆始於 家」;而“Individual Rights and Duties”則被譯為「論人生職分中應得應為之事」2。 這說明西方個人觀念並沒有被士大夫理解。
一般認為,「個人」作為現代政治語彙,是1884年在日本定名3,然後由日 本傳入中國。姑且不論真實過程是不是這麼簡單,我們注意到中國用於翻譯 individual的詞形形色色,普遍使用過的除上面提到的「人人」之外,還有「私」、
「 己 」、「 獨 」和「 個 人 」共 五 個 詞 。「 人 人 」在 中 文 l 主 要 含 義 是 指 每 一 個 人 ,「 獨 」 意義更多是「獨立」、「單獨」,這兩個詞的意義與individual都有偏差,故不可能 流 行 。 在 剩 下 的 三 個 詞 中 ,「 己 」、「 私 」和「 個 人 」一 開 始 是 同 時 使 用 的 。 如 嚴 復 用「己」,梁啟超則較喜歡用「個人」來譯individual。1902年梁氏明確說「國家之主 權,即在個人」,並在「個人」這個詞下註明「謂一個人也」4。
因此,在考察西方個人觀念傳入中國時,我們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為甚 麼在1900年後最終是使用「個人」一詞而不是其他術語與individual相對應?它在 思想史上有甚麼意義?本文利用數據庫方法5,通過關鍵詞頻度和意義類型分 析,並結合中西思想史比較,來考察與individual相對應的「個人」一詞在中國近 代思想史中的起源及演變,進而討論個人觀念在現代中國的幾種形態。在展開 討論之前,我們有必要簡單而粗略回顧一下西方individual觀念的起源。
二 指涉社會組織基本單元的詞彙: 「公民」、「君子」和「個人」
Individual一詞來自拉丁文individuus,其本意為不可分割的;波埃修斯 (Boethius)在翻譯希臘文「原子」一詞時,用它表達單一、特定的不可以進一步分割 之實體6。用individual這一指涉「原子」的詞彙來指涉一個人,是相當晚近的事 情。研究指出,這一過程發生在十六世紀以後,即西方現代社會誕生之際7。這
說明,用individual來表達個人觀念,起源於尋找社會組織最小單元的過程。 眾所周知,傳統社會是由氏族聯盟、部族、家族、家庭等更小部分組成的。 表面上看,只要把組成社會的各部分(如部落、家庭)進一步細分,最後一定會落 實到不可以進一步分割的最小單元——一個人。但是,在西方近現代社會產生 之前,並沒有把社會組織看成由一個個「個人」組成的觀念。這說明如何規定社 會組織的最小單位,取決於人們心目中合理的社會組織藍圖。在不同時代,隨 3人們對合理社會組織原則理解的不同,對甚麼是組成社會整體的最小單位, 可以有很大差異。個人觀念的出現與西方現代社會形成的同步,揭示了個人觀念 起源的第一個前提,它是人們在特定的合理社會組織原則下,尋找社會組織的最
基本單位時而意識到的,即個人觀念乃是現代社會組織藍圖的一部分。 甚麼是現代社會組織藍圖?為了說明這一點,我們先來分析現代社會產生 之前的種種社會組織藍圖,從而疏理出個人觀念起源的條件。古希臘社會組織
中國個人觀念的 53 起源、演變及形態
二十一世紀雙月刊 2004年8月號 總第八十四期
一般認為,「個人」作 為現代政治語彙,是 由日本傳入中國。中 國用於翻譯individual 的詞形形色色,除
「人人」之外、還有 「私」、「己」、「獨」和 「個人」共五個詞。嚴
復用「己」、梁啟超較 喜歡用「個人」來譯 individual。1902年 梁氏明確說「國家之 主權,即在個人」, 並在「個人」這個詞下 註明「謂一個人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