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搬砖道人

VW ..........VW...........

[复制链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2 10: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前學界曾認為游牧民族是先馴養馬,待後來移居至高 緯度地區後,迫於生態環境限制才改為馴養麋鹿。不過從巴 澤雷克古墓的馬匹被裝扮成鹿的造型(圖9)41一事來看,游 牧民族可能是先馴養鹿,再馴服馬匹。42由於鹿對人不具威 脅性,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好感,進而將其視為部落圖騰。而 鹿石上的鹿嘴常呈現類似水鳥的尖喙狀,此種鳥喙造型的 鹿,被認為具有引領死者靈魂脫離肉身飛越空間到達天堂的 神力。在薩滿的宗教意義上,鹿也同時與「優良的軍馬」、 「種馬」等概念相連結,連北極附近的愛斯基摩人也有相似 的藝術造型,此種文化甚至可上溯至新石器時代。43蒲立本(E.G.Pulleyblank)曾懷疑巴澤雷克這種裝飾成鹿形的神駒 可能是中國麒麟神話的來源,而麒麟一詞應源自於吐火羅語 (Tocharian),是古代華夏民族與印歐人接觸後所吸收的印 歐語借詞。44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巴澤雷克木乃伊身上的鹿形刺青中, 有種造型是嘴部成勾形鷹嘴狀,此種造型有學者認為是西亞 的格立芬(griffins)神獸45,有的學者則認為是歐亞草原東部的一種想像怪獸46,中國的有翼神獸如天祿、辟邪或與此 有關。47頗堪注意者,無論是二十世紀初魯金科挖掘的男性 木乃伊或1990年初所發掘的女性木乃伊,這兩個巴澤雷克木 乃伊身上的鹿型獸刺青都有後肢翻轉的風格(圖10)48,此 為阿爾泰藝術的一項重要特徵49,而這種後肢翻轉的藝術母 題,也出現在中國的北方與南方。有關此種動物後肢翻轉藝 術風格在中國北方之流佈,已有不少考古出土文物可資證 明,如臨淄商王墓地曾出土過後肢翻轉之鳥喙怪獸(圖 11)50,又西安東郊三店村西漢墓(圖12)51、徐州獅子山西 漢墓(圖13)52、芒碭山梁孝王墓(圖14)53、洛庄漢墓(圖15)54以及西安北郊秦工匠墓(圖16)55等,都曾出土過馬匹 後肢翻轉之紋樣。對此,先前喬梁56、崔大庸57等已有過專 論。以上幾例皆為明顯的草原風格,應是由北方草原區輸 入,或由中原工匠製造而流通的產品。58而此種後肢翻轉的 阿爾泰藝術風格後來更為中原工匠所吸收,並融入中原地區 的漢代畫像石藝術中。在河南南陽麒麟崗畫像石墓中(約東 漢中早期)59,有一青龍圖像,其後肢即作阿爾泰藝術樣式 的翻轉狀(圖17)。60青龍屬四神之一,是漢代具有典型本 土特色的藝術母題,而這個本土母題卻罕見地融入了阿爾泰藝術的成分,非常值得注意。61這個例子顯示阿爾泰藝術確 實已在中原一帶流佈,並與中原傳統藝術風格產生互動進而 發生了影響。究竟誰是溝通古代中國與南西伯利亞間的文化中介者? 一個可能性是活躍於先秦中國北部的戎族。接下來欲討論的 楚地駱駝燈臺,以及在巴澤雷克古墓所發現的楚地文物,都 可能是透過戎人的中介而達成兩地間的文化交往。對於這些 阿爾泰藝術在中原地區的出現,喬梁已指出可能與漢、匈之間彼此的餽贈往來有關。62這當然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 素,但除此之外,是否存在著其他接觸路徑?本文認為另一 個可能性是中國北方長城一帶的早期胡人。其實從漢初開 始,漢朝部隊中就一直有「胡兵」的存在。劉邦在與項羽爭 持的過程中,就利用過樓煩射士63,A. A. Kovalev即認為中原 及南方墓葬所發現的這些動物風格裝飾品,就是受阿爾泰文 化影響的樓煩人所帶入的。他們有一部份人先在戰國時期融 入秦國與燕國,後來於楚漢之際為漢服役,並因參與漢朝建 國有功而在漢朝享有較高的社會地位64。景帝的陽陵兵馬俑 中,也曾出土過有北方民族豐腴臉頰特徵的騎士俑 (圖18)65,這些都顯示漢朝早在武帝之前就已開始使用胡 兵。66另一個途徑是秦人的影響,盧岩、單月英認為:西漢墓葬出現的這些動物紋飾腰帶之最初設計者,應是戰國時期 國土擴張至草原地區的秦人,而這種具有草原風格的藝術品 後來受到西漢王侯貴族青睞而被用來隨葬。67經由上述的?a href="/home.php?mod=space&uid=158166" target="_blank">@ 些途徑,中原地區很早就與南西伯利亞發生了文化接觸與交三、游牧文化與中國南方的文化接觸
上文提及在南西伯利亞地區曾出土了一些具有中國特色 的文物,如絲錦、銅鏡等,且皆表現出強烈的楚地風格。如 此一來就不禁令人發出疑問:為何地處中國南方的楚地文物,竟會出現在距離楚地相當遙遠的南西伯利亞地區?顯然 至遲在戰國晚期,楚地與南西伯利亞地區已發生過一些文化 接觸。然而文化接觸常是雙向的,既然中國南方楚地的文物 可以被運送至南西伯利亞;那麼相對而言,南西伯利亞的游 牧文化,是否能在楚文化中有所反映?事實上目前似乎有跡 可循。
在江陵望山沙塚楚墓的二號墓中,出土了一座銅燈臺, 這個燈臺的底座相當奇特,最底部是一隻雙峰駱駝,雙峰之 間有一披髮小人騎座其上,作雙手抱臺柱狀(圖19)。68眾 所周知,楚地是不可能出產駱駝的,此種雙峰駱駝的原產 地,是在東起黃河河套、西至哈薩克斯坦中部69約北緯40至 50度的內亞草原地帶,而且可能是在中亞與南西伯利亞地區 被人類成功馴養。70駱駝的傳入中國不但在此得到證據,同 時也證明了《逸周書》中曾提及北方民族以駱駝進貢一事確 實不假。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2 10: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逸周書‧王會解》云:
正北空同、大夏、莎車、姑他、旦略、貌胡、戎翟、 匈奴、樓煩、月氏、孅犁、其龍、東胡,請令以橐 駝、白玉、野馬、騊駼、駃騠、良弓為獻。71。
〈王會篇〉是描寫成王時在成周會見四方少數民族朝貢的實 況,此篇很可能成書於戰國時代。72足見至遲在戰國時期, 產自中亞的雙峰駱駝已為楚人所知悉。
從考古實物上,可發現此銅燈造形渾樸稚拙,或認為楚 人處理這類寫實的立體人物形象,不及他們創造想像中的龍 鳳、怪獸等形象那樣地得心應手。73但此種看似質樸生澀的 表現手法,正反映了他們對北方游牧文化的陌生,顯示他們 對來自草原的另一種生活方式印象還是相當模糊。駱駝的造 形樸拙,雖然大體上表現出駱駝的基本特徵,但在細部上還 有些差距。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騎在駱駝上的小人像,此人像 似未著衣物,寬圓臉,有豐腴的面頰,這種臉型正是蒙古人 種北亞類型中經常出現的典型臉型,此種臉型在中國北方古 代游牧民族的圖像中可經常發現。其髮式也很特別,頭的前 半部呈半禿狀,頭髮只留後半部,披髮,近似清代滿洲人的 薙髮形式。因該圖只作正面及側面的描繪,人像背後的髮式 是否也類似滿洲人紮成辮子不得而知,值得留意的是其髮型 與前述寶雞茹家庄墓地的小人像非常近似,同樣都是頭皮前 半部呈禿狀,後半部披髮並往後收束成細長型。
除此之外,巴澤雷克藝術中「後肢翻轉」及「鷹嘴鹿 身」的母題,也出現在秦漢時期原屬楚地的南方地區。睡虎 地秦墓出土的木梳,上面就有一鷹喙、長角、鹿身的怪獸 (圖20)。74在西漢晚期的廣西平樂銀山嶺漢墓,亦曾出土 一件鷹喙長角後肢翻轉的怪獸牌飾(圖21)。75另廣州漢墓
出土的一件動物牌飾,呈現猛虎噬羊的圖案,虎與羊的後肢 皆呈翻轉狀(圖22)。76又三峽巫山秀峰村的西漢初期墓 葬,也出土造型相同的鎏金銅帶扣(圖23)77,以上幾例皆 屬明顯的草原風格器物。而值得注意的是,長沙馬王堆西漢 墓1號墓的第三層朱地彩繪棺左側,有一鹿狀紋樣,其後肢同 樣顯現了阿爾泰藝術特有的後肢翻轉狀(圖24)。78此圖與 南陽麒麟崗畫像石墓一樣,都是在漢代本土藝術風格中融入 阿爾泰藝術的因素,顯示至少在漢初,漢朝工匠們已將阿爾 泰藝術的草原風格加入其創作思考中。雖然這些牌飾可歸入 「匈奴文化」79,但亦可從旁證實中國南方與南西伯利亞文 化長期以來一直維繫著接觸的管道。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2 10: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至遲在戰國時期,楚地不僅已和中國北方及西北方的草 原游牧文化有所接觸,甚至透過「海上絲綢之路」,楚地也 與西亞、印度等古文明發生文化接觸。80有別於中國本土鉛 鋇玻璃的西方鈉鈣玻璃在楚地的出土,就是楚地與域外國家之間已有交通的一項明顯例證。81其實在楚地所出土的域外 文物中,數量最多的是西方玻璃。西方玻璃在戰國中期以 後,逐漸地在楚墓中被大量的發現。而時代最早數量最多 的,是河南固始侯古堆一號墓和湖北隨縣的曾侯乙墓。此二 地所出土的玻璃皆屬鈉鈣玻璃,被認為是從西亞或中亞輸入 的產品。82至於這些西方所產製的鈉鈣鑲嵌玻璃是如何傳入 中國的,以往研究均認為可能是從南方海路北上而輸入中國 的,不過這些鑲嵌玻璃也有可能是來自於西北方。在新疆輪 臺群巴克所發掘的公元前十至七世紀的墓葬中,曾發現了鑲 嵌玻璃珠,其型制與伊朗高原所出的一種鑲嵌玻璃非常相 似,可能是自西亞傳入新疆的。春秋戰國之際,在中原和南 方地區的高級貴族墓葬中也發現過這種鑲嵌玻璃珠。83足見 在東周時期,南方海路並非是這種西方鑲嵌玻璃傳入中國的 唯一途徑,西北方也可能是另一條路徑之一。例如隨縣曾侯 乙墓出土的玉器和荊門包山大塚所出土玉器的鑑定結果表 明,它們和新疆和田地區出產的玉料在化學成分上比較接 近,有些玉器可能就是採用和田所出產的玉料製成的。84可 見南方楚地與西域地區,在東周時期也同時存在著文化 聯繫。
四、中國南方與南西伯利亞文化接觸的
       中介者及其路徑
從考古發現可得知至遲在戰國晚期,楚地與南西伯利亞 之間顯然已存在著某種的文化接觸,但此種文化接觸的方式 究係是直接亦或間接?若是間接的,作為其中介角色者又是 何種民族?此種交通又是透過何種途徑得以完成?這些都是 值得關注的重點。
本文認為,羌、戎在溝通中國南方與北方游牧文化之間 有其重要的角色。古代戎族一般都分佈於西北部,通常被認 為是西北古代各族的泛稱,但也有學者認為戎是一個單獨的 民族共同體。85早在春秋之際,便有不少的戎人已經遷徙到 中原一帶而與華夏民族毗鄰而居,同當時中原的華夏諸國發 生密切關係。86楚地與戎人的接觸可上溯至春秋時期。《左 傳‧昭公十六年》:
齊侯伐徐,楚子聞蠻氏之亂也,與蠻子之無質也,使 然丹誘戎蠻子嘉殺之,遂取蠻氏,既而復立其
子焉。87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2 10: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左傳‧哀公四年》:
夏,楚人既克夷虎,乃謀北方,......為一昔之期,襲 梁及霍,單浮餘圍蠻氏,蠻氏潰,蠻子赤奔晉
陰地。88
春秋之戎蠻子,杜預注:「蠻氏,戎別種也,河南新城縣東 南有蠻城。」89因此戎蠻與南方之群蠻種族殊異,為諸戎之 別種,蒙文通認為:「此蠻子亦陸渾類也,當即陸渾戎之越 外方而南者。至於其地望,約當在臨汝西南,而此蠻氏為西 戎之越山而來,殆無疑義。此類西戎之族,申呂許曾之徙最 先,而陸渾,蠻氏隨之。申呂許曾入江准,而陸渾蠻氏亦踵 之逾汝漢也」90。戎族既在春秋之世即已南下江准一帶,那 麼其與楚國之接觸便不意外。
另一方面,在楚人族源的討論中,一直有學者主張楚人 是源於西方的羌族。其主要根據之一,是楚人先祖祝融與被 認為屬於羌人的炎帝是近親;二是楚之姓「羋」本係羌人自 稱,說明楚之先祖即羌人。91炎帝與祝融之間本無系統,但 祝融部落長期依附於夏朝,《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張守節《正義》曾云:「祝融,南方炎帝之佐也。」92炎帝也是東 部羌人先民崇奉之神,《左傳‧哀公九年》有「炎帝為火 師,姜姓其後也。」93的記載,姜姓就是東部的羌人。楚人 的先民曾與東部的羌人居處相近,而且曾有過姻緣。94《史 記‧楚世家》中曾云:
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生稱,稱生卷 章,卷章生重黎,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 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帝乃以庚寅日誅重 黎,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後。......,吳回生陸終,陸 終生子六人,......六曰季連,羋姓,楚其後也。95
《世本‧帝繫》說:「陸終娶於鬼方氏之妹,謂之女嬇,是 生六子。」96後世有隗姓,隗通嬇。《大戴禮記‧帝繫》亦 云:「陸終氏娶于鬼方氏。鬼方氏之妹,謂之女隤氏,產六 子。......其六曰季連,是為羋姓。」97因此楚人的姓羋,就 是羌人血緣留下的印記。98而鬼方是西北民族,後世有隗姓戎人。99《說文》釋羌曰:「羌,西戎,羊種也,從羊ㄦ, 羊亦聲。」100楚羋姓之「羋」的主要特徵亦在從羊,《說 文》釋羋曰:「羊鳴也,從羊,象气上出,與牟同意。」101 《史記‧楚世家》索隱亦稱:「羋,羊聲也。」102由此可 知,羋亦屬於羊種,當與西戎羌人有十分特殊的聯繫。103楚 地疑與鬼方隗姓有關的尚有胡國,有學者認為胡國為歸姓, 此「歸」與「媿」通,1978年陝西武功現出土的《胡叔簋》 有「胡叔胡姬作伯媿媵簋」的句子,說明胡叔的女兒是媿 姓,媿是鬼方之鬼的女化字,典籍亦用懷、隗、隤等字來表 示,故胡國應是鬼方的方國之一。104唐蘭亦稱狄是戎的一支,即媿姓的戎。105由此可知,楚人的主要姓氏羋姓106與西 方的羌人及西北的鬼方,在楚族形成過程中曾有過婚媾關 係。雖然這不一定代表楚人一定是源自於羌或鬼方,然而此 種背景之存在,或許暗示了楚族同這二個民族還保有斷續的 聯繫。事實上這種楚族與西北民族的接觸,還可從一些楚人 所創作的文獻中找到線索。在楚人所遺留的文獻中,被認為 含有豐富域外知識成份者有二:一是屈原所著的楚辭《天 問》;另一則是常被視為神話的《山海經》。
屈原作《天問》,原是為了抒發胸中鬱積已久的苦悶, 以及其對天命、神怪迷信等的懷疑,希望楚懷王看到這篇文 章時,能有所悔悟。107儘管《天問》中疑有不少錯簡 問題108,但篇中內容卻涉及反映域外知識而受到學界討論。 蘇雪林認為:就《天問》內容的題解、體例和語句結構來 看,竟然與古代西方史詩如吠陀頌中的曼荼羅和舊約中的約 伯傳非常相似,而此種問句形式的詩句寫法,是中國古代文 學作品中所罕見的,這顯然是受域外文化影響而發展出來的一種新文體。109蘇氏之觀點,學界評價不一。110不過前文曾 提及楚的族源中,有一部份可能與西方羌人或西北的鬼方有 過聯姻關係,因此在屈原所處的戰國時代,某種有關楚族起 源於西北的傳說可能還是存在的。111而楚曾控制四川東部, 與羌人的距離不致太遠,就民族情感而言,與西方或西北方 的游牧民族保持聯繫,似乎不是不可想像。而且「羋」字本 係羌人的自稱,現今藏語亦稱人為Mi112,在四川西北的羌人 也自稱為「爾瑪」或「爾羋」。113
另一部因域外知識而引起學界討論的楚地作品則是《山 海經》。有關《山海經》的成書年代,學界說法不一,其成 書時間大約是從春秋末年到漢代初年,且作者並非一人,基 本上是以楚地為中心,西及四川,東及齊,此為近半個世紀 以來學者們所得出的大致結論。114一般人皆把《山海經》看 成是一部神話或巫書。但是在上古時期,神話和歷史實在同一源頭,整部《山海經》可說是一部神話性質的地理書,其 內容是先海內而後海外,先中國而後四夷,雖然此書有巫書 的性質,但是仍有小部份取得了正確的認識。115黃銘崇曾指 出:若我們考慮《海外經》特殊的「四方」結構——即將各 個項目依其空間上的位置,放置在四邊——的話,則《周 禮‧春官‧外史》中的「四方之志」這種genre(文類)的整 體結構,與《海外經》是比較相配的,也就是說,《海外 經》從內容上乍看是「志怪」,從行文的結構上來看卻是 「四方之志」116。這些被記載於《山海經》內的荒誕異國事 物是否為憑空想像?本文認為楚地對西北知識的認知並非空 穴來風,因其所載內容竟與西方古代文獻出現了部分的一致 性。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2 10: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孫培良曾舉出東西方古代史籍中對中亞傳說的相 似性117,如希羅多德的《歷史》記載了相當多有關斯基泰人 的情況,在該書中希羅多德利用了前人的記錄,特別是阿利 斯帖亞(Aristeas)的長詩《獨目篇》(Arimaspea)。希羅 多德提到,在斯基泰別部以東是坎坷不平的地區,有別於之 前的平坦原野,有一種名為Arimaspi的人生活於此,此種人無分男女生而頭禿,鼻扁平,長下巴。118前文曾提及江陵望 山沙塚楚墓及寶雞茹家庄墓地的小人像前額均為半禿,或與 此禿頭人有關亦未可知。禿頭人以東的地方住的是伊賽多涅 斯人(Issendonians),希羅多德說我們的知識只能到此民族 為止,再往東,只能依靠伊賽多涅斯人的傳說,而它們講了 獨目人和守護黃金的格立芬(griffins)傳說:
普洛孔涅索斯(Proconnesus)人卡烏斯特洛比歐斯 (Caÿstrobius)的兒子阿利司鐵阿斯(Aristeas)在 他的敘事詩裡又說,當時被波伊勃司(Bacchic)所附 體的阿利司鐵阿斯一直來到了伊賽多涅斯人 (Issedones)的土地。在伊賽多涅斯人的那面住著獨 眼人種阿里瑪斯波伊人(Arimaspi),在阿里瑪斯波 伊人的那面住著看守黃金的格律普斯(griffins), 而在這些人的那面則又是領地一直伸張到大海的極北 居民。(IV, 13)119
伊賽多涅斯人說過獨眼族和看守黃金的格律普斯的事 情。這是斯奇提亞人講的,而斯奇提亞人則又是從他 們那裡聽來的;而我們又把從斯奇提亞那裡聽來的話 信以為真並給這些人起一個斯奇提亞的名字,即阿里 瑪斯波伊人。因為在斯奇提亞語當中,阿里瑪(arima)是一,而斯波(spu)是眼睛的意思。(IV, 27)120
故有關伊塞頓人所說的獨目人傳說,希羅多德是得自於阿利 司鐵阿斯(Aristeas)的敘事詩《獨目篇》。《獨目篇》本早 已在公元前四世紀佚失,只有靠後世殘存和詩人間接引用的 片段才得以略知其梗概。121公元十二世紀時,拜占廷的詩人 澤澤斯(Tzetzes)所著的《千行卷匯編》(Chiliades)中保 存了六行原句,內容是:「以長髮自豪的伊塞頓人說:它們 在北風方向那邊的鄰人,是人多勢眾的勇猛戰士,富有馬 匹、羊和牲畜成群。每個人只有在前額中長著一隻眼,它們 毛髮毿毿,強悍無比。」另外羅馬作家普林尼的《博物志》 一書中則提到了獨目人和格立芬的鬥爭。他說格立芬是身生 兩翼的怪獸,它們看守從礦中挖出的金子,獨目人則想要偷 走金子。與希羅多德同時的另一位作家達馬斯特(Damasts) 說:「從斯基泰人往前去,住的是伊塞頓人,再往前是獨目 人,然後就是烈風山,北風從那裡刮出來,終年飛雪。」普 林尼的《博物志》又云:「在獨目人附近,有烈風之山和終 年飛雪如羽毛而被稱為Pterophorns(羽毛的)之區。」122希 羅多德也提到這個區:
他們說,斯奇提亞上方居民的北邊,由於有羽毛自天 降下的緣故,沒有人能夠看到那裡和進入到那裡去。 大地和天空到處都是這種羽毛。(IV, 7)123
但對於這個充滿羽毛之地,希羅多德採取不信任的態度,他 的解釋是:
關於斯奇提亞人所說的、充滿空中而使任何人都不能 夠看到或穿越到那邊的土地上去的羽毛,......在那個 地方以北,雪是經常下的,雖然在夏天,不用說雪是 下得比冬天少的,......因為雪和羽毛是相像的,...... 這樣嚴寒的冬天。因此,我以為斯奇提亞人和他們的 鄰人在談到羽毛時,不過是用它來比喻雪而已。(IV, 31)124
以上西方史籍中所提到的「獨目人」以及「滿是羽毛的地區 Pterophorns」,孫培良提示我們在中國文獻中都可找到對應的 記載。《山海經‧海外北經》:「鐘山之神,名曰燭陰,......一 目國在其東,一目中其面而居。」125同書〈海內北經〉:「鬼 國在貳負之尸北,為物人面而一目。......窮奇狀如虎,有
翼。」126從〈海內北經〉與〈海外北經〉的記載,我們很容 易發覺二者間的一致性,皆提到了有一目國,以及類似格立 芬的這種有翼怪獸。王克林指出此一目國與鬼方有關,而 「一目」指的是他們習慣戴一種僅露出眼部的面罩127;楊伯 達更進一步認為鬼方可能曾將貝加爾湖周邊的玉石販賣至中 國128。至於充滿羽毛之地,中國史料亦有描述:《山海經‧海 內西經》:「大澤方百里,群鳥所生及所解,在雁門北。」129 同書〈大荒北經〉:「有大澤方千里,群鳥所解。」130《竹書 紀年》:「穆王北征,行流沙千里,積羽千里,......(天子北 征於犬戎),取其五王以東......西征,至於青鳥所解。」131 《穆天子傳》卷三:「乃發憲命,詔六師之人□其羽。爰有□ 藪水澤,爰有陵衍平陸,碩鳥解羽。六師之人畢至於曠 原。」132同書卷四:「自西王母之邦北至於曠原之野,飛鳥之 所解其羽,千有九百里。」133從這些記錄可知中國先秦古籍 所記載的這些傳說,與希羅多德所記斯基泰極遠居民的種種傳說可能同出一源,這些都是中亞內部的古代傳說,而分別 經由貿易或其他型式的接觸,分別被傳播至希臘及中國。
有關楚地與西北方游牧文化的接觸路徑134,本文認為主 要透過兩條,第一條路線是直接透過春秋時期南下中原的戎 族。前文曾提及戎族最南已抵達了汝漢江淮流域,這些戎族 的文化可能與阿爾泰、南西伯利亞一帶的游牧文化有某種親 緣性。而正值崛起階段的楚因為接觸了戎人,進而吸收到阿 爾泰部落的文化因素是非常可能的。135另一條路徑則應是透 過河西走廊,沿著青康藏高原的邊緣而南下至四川136,再經 由四川而轉達楚地。經由這條沿青康藏高原邊緣前進的路 線,草原文化甚至向南遠達西南方的滇人或濮僚文化區137,
雲南晉寧石寨山文化所出土的斯基泰風格青銅器138與四川南 部鹽源青銅文化中的北方系青銅文化因素139,都是很好的例 子。同時先秦時期新疆所出的玉料,也可能是經由此一途徑 而運抵華中一帶140,李龍章即認為嶺南青銅文化中的北方草 原文化因素,就是透過滇池或滇西北等地的古羌人文化所傳 入的。141
因此,至遲在東周時期,藉由這兩條路線,楚地所生產 的絲綢與銅鏡可輾轉地被運送到遙遠的南西伯利亞、中亞, 或更遠的歐洲;同樣地,若干屬於歐亞草原的斯基泰-西伯 利亞游牧文化也藉著同樣的途徑而輸入到華中或華南的楚 地,這種南北文化溝通的管道似乎自商周以來一直都未曾中 斷。而且中國同南西伯利亞地區甚至自新石器時代晚期開 始,就存在著一條自內蒙古東南溯霍林河谷穿越大興安嶺至 外貝加爾地區的南北文化交流通道。142在商代,丁零族的北遷更直接帶動了商文化與卡拉蘇克文化間的文化交流。143所 以中國內地與南西伯利亞之間的文化接觸,至少自商代開 始,一直都是持續的。至於時代較晚的秦漢時期,特別是嶺 南地區的考古發現,可看出中國南方仍持續與巴澤雷克文化 保持接觸。除上述的文化交通管道外,秦人征服因素也不容 忽視,黃展岳認為南越王墓出土的動物牌飾,是曾參加過北 擊匈奴然後又南平百越的秦軍遺物144;單月英與盧岩則認為 這些牌飾來自秦國境內的戎人,然後隨著秦朝對嶺南的統治 而傳入該區145;喬梁也認為秦人受異域文化影響較深,這些 草原文化因素是通過秦人而傳播到南方。146秦人長期與戎狄 雜處,沾染北方草原文化自不意外。147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2 10: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結 論
關於古代中國與南西伯利亞阿爾泰地區之間的文化接 觸,經由考古文物的不斷出土而得到了進一步證實,地下出 土的文物表明,至遲在戰國晚期,中國與南西伯利亞之間已 有某種程度的文化互動。而其中介管道,可能藉由自春秋時 期開始便不斷從西北朝中原移動的戎族或羌族來完成。在另 一方面,由於楚人的族源中似含有羌人血緣,因此楚人與西 北的羌、戎之間便一直存在著交往。越來越豐富的地下資料 說明楚文化是個兼容並蓄,充滿國際色彩的多元文化體148, 透過陸上與海上絲綢之路,它持續與域外文化發生接觸與交 往。149考古發現證明南西伯利亞文化與中國發生接觸的時間 很早,而且持續至漢代,特別是距離相當遙遠的嶺南地區也 有巴澤雷克文化的影響蹤跡,這提醒我們南西伯利亞早期游 牧民與古代中國之間的文化互動,是個值得加以關注的課 題。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2 10: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2 11: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欧亚大草原是横贯亚欧大陆的广阔温带草原、稀树草原和疏灌丛地带,西起匈牙利、乌克兰,东至蒙古和中国东北。这一代曾经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路线之一,也是当代亚欧大陆桥经过的地区。下分满洲草原、蒙古草原、烏拉爾-裡海草原、准格尔草原、哈萨克草原、俄罗斯草原、乌克兰草原等。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2 11: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2 11: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电动车论坛

GMT+8, 2024-11-27 12:44 , Processed in 0.05549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