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搬砖道人

土耳其见闻

[复制链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8 22: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烏古斯葉護國

烏古斯葉護國,是一個烏古斯人的國家,在十世纪时出现在哈萨克斯坦中西部。葉護國西接可萨汗国,東接基马克与葛逻祿。这国家是塞尔柱前身。

他们有一个所谓首都养吉干,在锡尔河下游。他们活动範圍由塔拉斯,讹答剌至咸海,南至卡拉庫姆沙漠。

政治制度[编辑]
他们首领叫叶护,王子叫亦納勒,太傅叫阿德卑,統軍的叫苏巴什,叶护世袭但在王子中推选出。

他们曾经与拜占廷一起打败可薩汗國,10世纪中开始衰落。塞尔柱突厥從叶护国中分裂出,其他突厥人开始攻击叶护国,叶护国于十一世纪在钦察人攻击下崩溃。

早期信仰騰格里,後來伊斯蘭教。



腾格里(突厥语:𐰃 Tengri;蒙古语:ᠲᠡᠨᠭᠷᠢ,转写:Tengri[转写种类不明]),是古代阿尔泰语系一些游牧民族对于天的称呼,是萨满教腾格里信仰的中心神灵。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腾格里”一词最早出于匈奴,写作“撑犁”[1][2]。匈奴君主单于的全称即为“撑犁孤涂单于”,意为「如天一般廣大的上天之子」[3]。

其后,鲜卑、柔然、突厥以至蒙古等草原民族均继承了腾格里信仰。与突厥同族的敕勒发展出了“苍天”(Koke Tengri)的概念[4],而蒙古人将

蒙哥·腾格里(突厥语是Mangu Tangri,蒙古语是Mongke Tangri)汉语译作长生天,作为最高信仰。在之后,由于受到佛教、印度教等影响,腾格里被加上了各种称呼,分裂成为众多神灵,17世纪后甚至出现了“九十九腾格里”的说法。

今日土耳其语中,“神”一词为自腾格里转化而来的“Tanrı”,其穆斯林信众不但以此词称呼基督教的上帝,甚至还在非正式的场合代替来自阿拉伯语的安拉之名。在欧洲可萨人与保加尔人、马扎尔人、阿瓦尔人也曾信仰腾格里。


语源[编辑]
关于腾格里一词的语源,历来有不同说法。德国历史学家弗里茨·霍梅尔(Fritz Hommel)认为可能该词起源自苏美尔人的“Dingir”一词,意为“神”或者“明亮的”,李豐楙則認為是漢語「重黎」的音轉,[5]重童音近字通[6]為東方的太陽神,黎則與耆音近字通,為西方的太陽神,甲骨文亦顯示古人同時祭祀東母、西母,重黎神話,一神多名等習慣,與匈奴和中亞民族神話多有契合處。但仍未有定论。

与腾格里有关的地名[编辑]
祁连山
腾格里沙漠
汗腾格里峰
腾格里淖尔(纳木错)


引用[编辑]
^ 《汉书·匈奴传》:“匈奴谓天为撑犁”
^ 《册府元龟·300》:“撑音田庾切”
^ 《汉书·匈奴传上》單于姓攣鞮氏,其國稱之曰「撐犁孤塗單于」。匈奴謂天為「撐犁」,謂子為「孤塗」,單于者,廣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單于然也。
^ 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
^ 《山海經:神話的故鄉》P255~256
^ 《礼记·檀弓下》:“与其邻重汪踦往。”郑注:“重皆当为童。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8 22: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8 22: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8 22: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黑汗王朝或黑汗國(“黑汗”一作黑韓[1]),因其國都在漢唐疏勒故地,又稱疏勒國[1]。西方學者稱作喀喇汗国。黑汗王朝是突厥化部族在今中亚及中國新疆地區建立的汗朝。始建时间相當于晚唐,东部汗国于1211年亡于西辽,西部汗国于1212年亡于花剌子模沙朝。首都包括八剌沙衮、乌兹根、疏勒(喀什噶尔)。其统治地区随时间而变化,最大时曾包括中亚河中地区及其附近,即今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东南部、乌兹别克斯坦东部和中国新疆西部。一直有效控制地区大致东西在布哈拉至千泉(明布拉克),南北在巴尔喀什湖至阿姆河左右。


黑汗王朝,据大约在1077年成书的麻赫穆德·喀什噶里所撰《突厥语大词典》提供的片断材料,该汗朝自称“可汗王朝”(al-Khaqaniyya)或“汗朝”(al-Khā-niyya),中國宋朝按照其自稱譯作“黑韓國”或“黑汗國”。西方学界常称之为喀喇汗王朝(Qara Khanids),这是19世纪欧洲东方学家和钱币学家给起的名字,因为该汗朝的许多大汗称号中多有喀喇(Kara)的字样。在伊斯兰世界文献中,该汗朝由于其副汗或小汗的称号中常有伊利(ilek/ilig)的字样,有时还被称为伊利克汗朝(Ilek-Khans)。王室自认是波斯民间传说中图兰人阿弗剌昔牙卜后人。喀喇汗的“qara”是突厥语“伟大”、真正之意,并不是该词的另一个意思“黑”。伊朗史家烏特比说他们穿黑衣用黑旗。其可汗自称“桃花石汗”或“东方与秦之主”[2]。在《突厥语大词典》中解释为秦是由桃花石、契丹和黑汗国组成。


有关黑汗王朝史的文献资料比较零碎,与该汗朝同时代的文献,如加玛勒·哈尔希(Jamal Qarshī)引用的11世纪《喀什噶尔史》,佚名撰《博格拉汗传》(Tazkirat al-Bughrahan)中有些片断讲到该汗朝,但这些记载带有明显的传说色彩,或具有追述往事的宗教咏史诗的性质。近年,利用钱币铭文研究汗朝政治史,对汗朝世系和诸汗在位年代多有补正。但是,诸汗名字、称号时时添减变换,因而难于排列出明晰的、确切的世系,黑汗王室的起源问题也未解决。当前,学界有起源于样磨(唐代的咽麪部落)、葛逻禄(其中的炽俟部落)、葛逻禄-样磨等说。诸说各有一定道理,亦可以互相补充。近年来,葛逻禄说较占优势,因为黑汗王朝初期版图原来主要是三姓葛逻禄的活动区域,而且黑汗王朝主力军是由三姓葛逻禄之一的炽俟构成的。但是,在9世纪上半期黑汗王朝建立前夕,九姓回鹘近支样磨部已迁入葛逻禄驻牧的部分地区,特别是占有了黑汗王朝的重要中心之一,后来东部黑汗王朝的都城疏勒(今喀什市)。而且文献中也有样磨王号为博格拉汗的记载,所以皇族出自样磨说也不无根据。另一方面,西奔的回鹘十五族(即托古兹古兹)也溶入黑汗王朝。《突厥语大词典》的作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即出身于黑汗王族,但据他称黑汗王族是阿弗剌昔牙卜的后人。并在其书中指出,回鹘在高昌一带生活,即高昌回鹘,信仰佛教,并收录有当时的诗歌,提到回鹘时说他们是凶恶的异教徒。但对于回鹘与疏勒的黑汗王朝之间的关系并无只言片语的记载。

黑汗王朝的传说开国者是萨图克·博格拉汗之祖阙毗伽·卡迪尔汗(Kül Bilgä Qadir Khan,或作毗伽阙·卡迪尔汗),有人认为,这是回鹘灭亡后,庞特勤西迁葛逻禄后即可汗位的名称。建国之初,这个汗国有如突厥汗国,也是一个松散的多游牧部落联合。在草原游牧帝国的“双汗制”传统影响下,大汗之侧有副汗。大汗称阿尔斯兰(狮子)喀喇可汗,驻八剌沙衮,号“哈喇斡耳朵”或“虎思斡耳朵”(今巴尔喀什湖楚河河源西南),后移驻疏勒(今喀什),称“斡耳朵坎特”(意为首都)。副汗称博格拉(公驼)喀喇可汗,驻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信奉伊斯兰教后,称号之下再加阿拉伯名字和称号。正、副汗之下有若干小汗,小汗之下由王公贵族组成封建等级阶梯,分治各地。汗国一开始就具有分裂趋势。大汗直接统治东部,汗廷在八剌沙衮(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东)(有人解释为唐代之裴罗将军城),副汗治怛逻斯(Talas,今哈萨克斯坦塔拉兹)。汗族成员共治汗国各地。萨图克·博格拉汗·阿卜都·卡里姆卒于955年。他本人在世期间,没有十分重要的政治举动,令其著名于史的是由于他是第一个皈依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可汗。


萨图克·博格拉汗接受伊斯兰教的一个原因是当时的政治、文化气候,当时伊斯兰教已传入中亚近250多年,中亚诸伊斯兰王朝政治上强大,文化上欣欣向荣,经济上富足,在萨图克所管辖的阿图什地方,经常有来自周边地区的穆斯林商人,在穆斯林商人与他的交流中,带给他另一个新兴世界,也让他对伊斯兰文化的向往加深了。另一个原因是为了夺回皇位。萨图克的叔父奥古尔恰克在他父亲去世后接替汗位,但在萨图克长大后不愿让他按传统成为储君,而是打算让自己的儿子继位。这时,萨曼王朝的一个王子纳斯尔流亡到黑汗境内,奥古尔恰克为了对付萨曼王朝,便接纳了他,把他安置在了阿图什。于是,这位流亡的穆斯林王子,在影响并促使萨图克皈依伊斯兰教的同时,也给了他借助伊斯兰教的力量夺回汗位的希望。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一做法行之有效,在与其叔父奥古尔恰克的对抗中,来自伊斯兰世界的志愿军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子木萨(Mūsā)继位后的960年,阿拉伯史书记载这一年有二十万帐突厥人接受了伊斯兰教,于是黑汗王朝便成为世界上的第一个突厥人的伊斯兰王朝。萨图克·博格拉汗之孙哈仑(Hārūm,亦作哈散Hasan)。博格拉汗住八剌沙衮,从该地出征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河中地区的萨曼王朝,992年攻陷其都城布哈拉,999年,他联合今阿富汗境内的另一突厥王朝,加兹尼王朝(Ghaznavids,亦译伽色尼王朝)的君主马合木共灭萨曼王朝,从此黑汗王朝奄有阿姆河以北中亚地区。

大约自1041年起,黑汗王朝正式分裂为二,以锡尔河为界,西部的可汗为阿里后裔,通称阿里系,领有河中地区及费尔干纳西部,以布哈拉为都城;東部的可汗为哈仑(哈散)后裔,通称哈仑或哈散系,领有塔拉斯、賽藍、塔什干、费尔干纳谷地东部、七河地區和喀什噶尔,以八剌沙衮为政治、军事都城,以喀什噶尔为宗教、文化中心。两汗国互相攻伐,并引外部势力为助;同时,东、西两汗国内部也内讧不已。西部黑汗王朝从11世纪后半期起,已受塞尔柱突厥王朝之挟制。东部黑汗王朝的伊不拉音·本·阿赫迈德在位期间(1140年即位),被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政权废除汗号,改封“土库曼人之王”,成为西辽附庸。13世纪初,因败于蒙古成吉思汗而投奔西辽的乃蛮王子屈出律篡夺了西辽帝位,1211年,屈出律占喀什噶尔,东部黑汗王朝亡。翌年,西部黑汗王朝为花剌子模王朝的君主阿拉乌丁·摩诃末所灭。

与鄰国的關係[编辑]
东汗国从疏勒向东发展,劲敌是于阗國,于阗王李从德于970年前不久,曾率军进占疏勒地区的数座城池,取得大胜,战利品中除妇孺金帛外,还有大象(敦煌出土文书伯希和编号5538写卷于阗文《尉迟输罗致舅沙州大王曹元忠书》),並向北宋貢獻。于阗王国覆灭之前,这次远征黑汗王朝都城疏勒获胜的记载,证实了《宋史》卷四百九十《于阗传》的史文。971年(宋太祖开宝四年),于阗国僧吉祥奉国书来宋,自言破疏勒国得舞象。1004年后不久,于阗为黑汗国所灭。1009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大可汗王自于阗遣回鹘罗厮温聘问宋朝。1063年(宋仁宗嘉祐八年),遣使罗撒温,请求给予其国王以归忠保顺[石后]鳞黑韩王的称号;1081年(宋神宗元丰四年),遣部领阿辛致书,自称“于阗国偻儸有福力量和文法黑汗王,书与东方日出处大世界田地主汉家阿舅大官家”。《宋史·于阗传》后半部分(“大中祥符二年……”之後)记载西州有克韩王,新复州有黑韩王。

与此同时,黑汗王朝当与契丹也有往来,唯史料记载不甚明确。现存许多材料反映,黑汗王朝是操突厥语的民族建立的第一个穆斯林王朝,但力图显示东方的特征。在诸大汗称号中,在诸汗铸造的钱币上,经常有“桃花石·博格拉汗”、“秦之王”、“秦与东方之王”等称号。《突厥语大词典》以及中世纪阿拉伯、波斯文献有多处记载,明确地把黑汗王朝东部的喀什噶尔地区与马秦(于闐)、契丹并列,认为秦是由此三部组成[3]。黑汗王朝也曾与高昌回鹘作战,《突厥语大词典》收录有当时的诗歌,提到回鹘时说他们是最凶恶的异教徒,也因曾支持于阗,两国开战。


黑汗王朝的文化[编辑]
黑汗王朝的文化颇为昌盛。正是在黑汗王朝时期,阿拉伯字母代替了以粟特字母书写的回鹘文字母。今日传世的两部黑汗王朝时期代表作都与喀什噶尔有关,一是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用阿拉伯文写的《突厥语大词典》,一是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在1069-1070年间题献给博格拉汗的劝诫性长诗《福乐智慧》。鉴于喀什噶尔文学艺术的昌盛,近代有的学者主张应在突厥文学发展史中揭出一个“喀什噶尔阶段”。2006年中国出资修缮了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陵墓。[4]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8 22: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8 22: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甘州回鶻[编辑]
甘州回鹘,因居住于河西走廊,又称河西回鹘。9世纪回鹘分裂后,迁居河西的回鹘人所建。黄巢之乱后,唐朝名存实亡,归义军丧失对甘州、肃州及其以东地区的控制力,回鹘在甘州建立牙帐。国主自称可汗。1036年,被西夏李元昊吞并,迁入瓜州和青海北部,又称黄头回纥。他們有一名察罕回鶻,即是白回鶻。《宋史·回鶻传》就是记载的甘州回鹘,称甘州有可汗王,西州有克韩王,新复州有黑韩王。蒙古灭亡西夏後,黄头回纥归附蒙古,成了裕固族的祖先。分秦州回鹘,涼州回鹘,贺兰山回鹘,肅州回鹘,瓜州回鹘,沙州回鹘。


《旧五代史·回鹘传》
《新五代史·回鹘传》
《宋史·回鹘传》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8 22: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畏兀儿(蒙古语:ᠦᠶᠭᠦᠷ,转写:Uihur[转写种类不明])是元代對高昌回鶻國的稱呼,實是來自突厥語 Uighur 的音譯。學界習慣稱呼為「高昌回鶻」,日本學者慣稱之為西州回鶻,维吾尔族從1922年(蘇聯境內)和1934年(中國境內)開始宣稱其爲自己祖先[1][2] 。元代有多種譯法:畏兀儿、畏吾儿、伟兀、伟吾而、卫吾、委兀、外五、瑰古、乌鹆、畏午儿等。宋代称高昌回鹘,《宋史·高昌传》就是记载的高昌回鹘,称甘州有可汗王,西州有克韩王(高昌回鹘),新复州有黑韩王,而不是北魏隋唐以来的汉人所建的高昌国(早已在640年灭亡)。他們是聯族,意思是聯盟,祖先是由烏揭人與丁零人組成,即唐朝的回紇人。今天裕固族的祖先在元朝被称为撒里畏兀尔。


高昌回鶻的歷史[编辑]
回鶻人在蒙古草原取代后突厥汗国而興起,到840年被黠戛斯人擊破後,他們遷移到高昌城建國,即漢文史籍所稱的高昌回鶻。穆斯林史家稱為托古茲古茲。他們的國王名為亦都護,即是幸福之主。「亦都護」原來是拔悉密人領袖的名號。

高昌回鹘立國之初,國勢大盛(僕固俊部下拓跋懷光斬吐蕃人論恐熱),北達阿爾泰山,南越羅布泊,西南至喀什。其重心是在南疆的別失八里與高昌。別失八里是夏宮,高昌是冬宮,轉向半農牧和商業的生活。先是成為辽朝(契丹)的屬國,後成為西遼的屬國。西遼派一位沙黑納(太師僧少監)監督政事,這位少監不斷逼迫畏兀兒,國王巴而朮·阿兒忒·的斤在1209年襲殺少監,投降成吉思汗。他因此成為成吉思汗的第五子。畏兀兒是第一個和平併入蒙古的定居國家,對蒙古帝國的架構大有影響,他們是帝國的出色管理者。

大元帝国與察合台汗國及窩闊台汗國交戰,畏兀兒人首當其衝,受到重大破壞。吐魯番被察合台汗國攻陷,亦都護帶著大量部眾遷居大元帝国境內。元末開始,畏兀兒之地漸漸被伊斯蘭化的東察合台汗國佔領,以王族亦都護家族[3]爲代表的拒絕伊斯蘭化的畏兀兒人東遷甘肅永昌一帶[4],大部分同化於漢族等其他民族,一部分成為裕固族的一大族源[5],留在原地的畏兀兒人慢慢被察合台人同化而消失。畏兀兒人曾经居住的地方历史上被称为维吾尔斯坦(主要指北疆,而不包括南疆喀什等地的阿爾蒂沙爾)。

九姓與托古茲古茲[编辑]
學者們發現八世紀突厥王朝的突厥文碑文有 Toquz-oghuz 一詞,如《闕特勤碑》南面第二行、《毗伽可汗碑》東面第十二行,學者將此突厥語詞匯比對為漢文的「九姓回紇」及伊斯蘭的「托古茲古茲」。

然而 Toquz-oghuz 的名號百多年來讓學者十分混淆,不知此名從何而來。Toquz 是突厥語「九」,但 oghuz 卻是不明其意,現代學者起名為「九姓烏古斯」。 [6]

1962年,法國學者哈密屯 (James Hamiltion) 指出,這個不明的 oghuz 其實來自 ughus,ughus即「姓氏」,Toquz-ughus 即「九姓」,此正是唐代漢文史籍的正確翻譯——回紇人有內九姓與外九姓之分,其紀功碑的漢文名為《九姓回鹘可汗碑》。由於「九」Toquz 與「姓」ughus 連寫,前者 -z 將後者的 -s 順同化了變成 -z,變成了 Toquz-ughuz ~ Toquz-oghuz。就是這種突厥語的音韻學現像令到現代學人數十年來百思不得其解,最終被哈密屯所破解。[7]

所以,「九姓烏古斯」已經被證實是一個歷史的錯會之譯法,該正名為「九姓」,以免混淆了十世紀中亞咸海一帶興起的「烏古斯人」(Oghus ~ ghus)。

波斯文史籍如《世界境域志》、《故事的裝飾》等記載的「托古茲古茲」(Toghuzghuz),擁有如「中國城」(波斯語 Chinanj-kath)即「高昌」(突厥語 Qoco)、「五城」(波斯語Penj-kath)即「別失八里」(突厥語 Besh-baliq=五城),如「哈密」(波斯語 Qomul)跟突厥——蒙古語一樣(元明將哈密譯為「哈密力」、「哈梅里」)等等,其描述的領土只擁有新疆的綠州城市。 [8] 由此可見,伊斯蘭史籍的「托古茲古茲」並非漠北草原的回鶻王朝,而是指高昌回鶻國。


亦都護[编辑]
突厥語「亦都」 (iduq) 意為神聖。突厥語「護」(qut) 也譯作「骨」,意為福氣。也解神圣陛下。

亦都護 (iduq-qut) 最早見到735年所立的突厥文《毗伽可汗碑》。碑文東面第25行寫著「拔悉密 (Basmil) 亦都護是我的族人」。拔悉密人是一個突厥語部落,卻並非回鶻九姓的部落。後來回鶻人興起,襲破拔悉密人。或許此後回鶻君主就已有「亦都護」的稱號。

然而要遲到回鶻人在840年後遷居高昌、建立高昌回鶻國之後,才看到回鶻君主使用「亦都護」稱號的記載。也有可能是回鶻人遷居高昌後才使用此稱號。

高昌回鶻君主列表[编辑]
参见:回鹘可汗列表

僕固俊,?864-874?
頡利·毗伽·天王 (il Bilga: Tngri ilig),約954
阿兒思蘭·毗伽·天王·孫古律可汗 (Arslan Bilga: Tngri ilig, Su:ngu:lu:g Qaghan),約981, 984
聖·毗伽·王天 (Bu:gu: Bilga: Tngri ilig),約996-1007
合·阿兒思蘭·骨咄祿·闕·毗伽·天汗 (Alp Arsla Qutlugh Ku:l Bilga: Tngri Qan),約1007-1019/24
闕·毗伽·王汗 (Ku:l Bilga: Tngrika:n),1019/24後
天聖國·毗伽·阿兒思蘭·天·回鶻·答兒罕 (Tngri Bu:gu: il Bilga: Arslan Tngri Uighur Ta:rka:n),1068後
畢勒哥 (Bilga,約1123
月兒帖木兒,1229前
巴而朮·阿而忒·亦都護 (Barchuq-Art iduq-qut),1229-1241
怯失迷思 (Kesmez),1242-1246
撒憐丁·的斤 (Sali:ndi: Tigin),?-1253
玉古倫赤·的斤 (O:gru:nch Tigin),1253-1257
馬木剌·的斤 (Mamuraq Tigin),1257-1265
火赤哈兒·的斤 (Qosqar Tigin),1266-1280
紐林·的斤 (Negu:ril Tigin),1280-1318
大元帝国回鶻亦都護[编辑]
由於察合台汗都哇的進攻,高昌被攻陷,回鶻亦都護內遷到甘肅永昌。

紐林·的斤 (Negu:ril Tigin),1280-1318
帖睦爾普化 (Ta:mir Buqa),1322-1330
籛吉 (Senggi),1330-1332
太平奴 (Taipindu),1332-1352
察合台汗國回鶻亦都護[编辑]
回鶻亦都護遷居甘肅後,高昌當地另立亦都護,受察合台汗國統治。

吃剌失思·亦都護 (Kira:siz iduq-qut),?-1309/1318
寬徹·亦都護 (Ko:nco:k iduq-qut),1309/1318-1326/1334
?·亦都護,約1339
成帖木兒·亦都護 (Ching Timu:r iduq-qut),約1352, 1348/1360
参考文献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8 22: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8 22: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佩切涅格人[编辑]
佩切涅格人,是西突厥的一支(鐵勒中的比千與一部分康居人),受到葛逻禄的驱逐而迁往咸海附近,而后他们继续西迁(因与乌古斯人冲突),10世纪时到达顿河和多瑙河下游,在11世纪时与拜占庭帝国发生冲突,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的几场战争中他们被东罗马帝国所败,后来在匈牙利定居下来,逐渐融入到本地居民中。

他们曾打败可萨人,康里人与巴什基尔的一些部族与他们有关。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8 22: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基馬克汗國

基馬克汗國是钦察人与基馬克人在额尔齐斯河中游的汗國,大概由743年生存至1050年,由克普恰克汗国继承

早期历史[编辑]
基馬克人早期生活在塔尔巴哈台,与悦般有关。他们在西突厥瓦解后在額尔齐斯河自别一部,后来在哈薩克北部建国。他们汗国控制了草原絲路把貂皮賣给河中商人,十分繁荣。

内政[编辑]
基馬克人首领称设都督后来称汗,手下十一位长由王子世袭,有宮廷總管一人。

经济[编辑]
汗国经济以畜牧为主也有农业与商业。

衰落[编辑]
11世纪汗國各部与钦察人分裂独立,汗國瓦解。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电动车论坛

GMT+8, 2024-11-27 20:38 , Processed in 0.06529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