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搬砖道人

VW ..........VW...........

[复制链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4 07: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這裡指稱「千里長沙」和「萬里石塘」連起來千里,由於該著作與《嶺外 代答》的年代接近,因此「千里長沙」可能為西沙群島,而「萬里石塘」 為中沙群島。
《宋會要》一書在「真里富國」條說:
嘉定九年(1216 年)七月二十日,真里富國31......欲至中國者,自其國 放洋,五日抵波斯蘭(約在柬埔寨南部沿海),次崑崙洋,經真臘國, 數日至檳達椰(榔)國(即賓同龍,在越南南部的潘朗),數日至占城,十 日過洋,傍東南有石塘,名曰萬里,其洋或深或淺,水急礁多,舟 覆者十七八,絕無山岸。32
書中所說的「石塘」,有些學者認為位在今天的南沙群島或中沙群島,33然 而,從其對航程的描述「數日至占城,十日過洋,傍東南有石塘,名曰萬 里」來看,船隻越過占城往北航行十天才「過洋」,該「洋」應是指「七洲 洋」,即船隻已越過七洲洋,則其東南方的「萬里石塘」,應即為西沙群島。
宋人趙汝适於寶慶元年(1225 年)撰《諸蕃志》,書中記載: 貞元五年以瓊為督府,今因之,徐聞有遞角場。與瓊對峙,相去約 三百六十餘里,順風半日可濟,中流號三合溜,涉此無風濤,則舟 人舉手相賀。至吉陽(按:在朱崖郡),迺海之極,亡復陸塗,外有洲 曰烏里,曰蘇吉浪,南對占城,西望真臘,東則千里長沙、萬里石 床,渺茫無際,天水一色,舟舶來往,惟以指南針為則,晝夜守視 唯謹,毫釐之差,生死繫焉。34
由於趙汝适沒有指出「千里長沙」和「萬里石床」的正確位置,以致有不
同的推測,如霍斯(F. Hirth)和洛克希爾(W. W. Rockhill)即認為趙汝适所寫的 萬里石床為萬里石塘之筆誤,而「千里長沙」和「萬里石床」應即分別為 西沙群島和中沙群島。35有關《諸蕃志》書中對於「千里長沙、萬里石床」 之描述和《瓊管志》接近,因此,該兩群島的地點分別為西沙群島和中沙 群島。
1274 年,南宋吳自牧撰《夢梁錄》,書中首次使用七洲洋,用以指從海 南島到西沙群島一帶的海域,該書卷 12 中說:
若欲船泛外國買賣,則自泉州便可出洋,迤邐過七洲洋,舟中測水 約有七十餘丈,若經崑崙、沙漠、蛇龍、馬豬等洋,神物多於此中 行雨,上略起朵雲,便見龍現全身,目光如雷,爪角宛然,獨不見 尾耳,傾刻大雨如注,風浪掀天,可畏尤甚,但海洋近山礁則水淺 撞礁,必壞船,全憑南針,或有少差,即葬魚腹,自古舟人云,去 怕七洲,回怕崑崙,亦深五十餘丈。36
明朝馮琦編著的《宋史紀事本末》,則以「七里洋」稱海南島東南方海 域。37以後的著作即把「七洲洋」指稱海南島以東的海域,特別是指海南島 到西沙群島和中沙群島之間的海域。38
從《新唐書》之記載來看,中國在第 8 世紀末才比較明確的知道有西 沙群島的存在,從而亦知當時船隻可以航行距離海岸較遠的深海。因為?a href="/home.php?mod=space&uid=158166" target="_blank">@ 些群島和沙洲對航行有害,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中文文獻都未再提起西沙 群島。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4 07: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西方國家出版的地圖中,筆者發現最早的繪有西沙群島圖是由葡萄 牙人(姓名不詳)在 1550 年畫的〈東非、亞洲和西洋圖〉,圖上在越南外海西 沙群島處畫有 3 個小島,右小島右側有文字,但字跡模糊。

葡萄牙人 Andreas Homo 在 1559 年畫的世界地圖,在越南外海畫了一
個倒三角形的西沙群島,但沒有命名。葡萄牙人 Fernao Vaz Dourado 在 1571 年所繪的〈遠東及南亞圖〉,圖上標誌有 I. de Paracel。


荷蘭人 Petrus Plancius 在 1592 年繪的〈摩鹿加群島(Insulae Moluccae) 圖〉,在越南中部外海畫了長條狀的沙洲地形,在沙洲東南方向標示有文字 Pracel,應即是西沙群島。最值得注意的是在 Pracel 的下方,有一塊點狀圖, 上繪有一條魚,該點狀圖應即是南沙群島的位置。在西沙群島的右方,延 伸到呂宋島外海,有文字 Des Txxxx(字跡不清),上繪有一條魚,此點狀圖 應即為中沙群島。(參見圖 5)從而可知,當時已知有南沙群島和中沙群島, 惟並未予以命名。他在 1594 年畫的世界地圖(Orbis Terrarum),有畫出塊狀 的南沙群島,但沒有畫出中沙群島。(參見圖 6)

1596 年,《東方案内記》(Itinerario, voyage ofte schipvaert naer Oost ofte Portugaels Indien, 1596)一書收錄了荷蘭人 Jan Huyghen van Linschoten (1563-1611)所畫的「東亞洲圖」,上面標繪了「I. de Pracel」島。


在中文地圖上標繪西沙群島最早的是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他在 1605
年至北京,在上明神宗之表云:「謹以天主像一幅,天主母像二幅,天主經 一本,珍珠鑲嵌十字架一座,報時鐘二架,《坤輿萬國全圖》一冊,西琴一
39
張,奉獻於御前。」 表中所提及的《坤輿萬國全圖》,係 1602 年用中文在世界地圖上標繪各地地名,在該圖片上明顯可看到越南外海有「萬里長沙」 4 個字,換言之,在當時即已稱呼西沙群島為「萬里長沙」。但時間稍後的 張燮的《東西洋考》,稱西沙群島為「萬里石塘」,而非「萬里長沙」,這是 令人不解之處。至 1730 年,陳倫烱的《海國聞見錄》,才提及「萬里長沙」, 以後的著作即以「萬里長沙」稱西沙群島,即使越南於 1882 年出版的《大 南一統志》,亦如是稱呼。40
關於中國將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海域納入巡邏範圍的記載,較完整的 記錄是在清初。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 年)《廣東通志》及雍正九年(1731 年)《廣東通志》、 乾隆三十九年(1774 年)《瓊州府志》和道二十一年(1841 年)《瓊州府志》等 均把千里長沙和萬里石塘列入瓊州府疆域條中。如 1731 年郝玉麟的《廣東通志》記載:「瓊以海為界,地饒食貨,黎峒介峙,郡邑環之。......萬州三 曲水環泮宮,六連山障,州治千里長沙、萬里石塘,煙波隱見。」41千里長 沙是西沙群島,而萬里石塘是南沙群島。
1710 年至 1712 年,吳陞任廣東水師副將時,曾率軍艦巡視西沙群島, 據 1870 年出版的由黃任、郭賡武修撰的《泉州府志》之記載:
吳陞,字源澤,同安人,水性黃。為總旌,御賊于果塘。授千總, 又從征金門、廈門、澎湖、臺灣,以功授陝西游擊,擢廣東副將, 調瓊州。自瓊崖,歷銅鼓,經七州洋、四更沙,周遭三千里,躬自 巡視,地方寧謐。42
越南的文獻也有類似的記載,越南學者黎貴惇於 1776 年所著的《撫邊 雜錄》一書卷 2 記載‥
黃沙渚,正近海南廉州府,船人辰遇北國漁舟,洋中相問。常見瓊 州文昌縣正堂官查順化公文,內稱,乾隆十八年,安南廣義府彰義 縣割鐮隊安平社軍人十名於七月往萬里長沙,採拾各物,八名登岸, 尋覓各物,只存二名守船,狂風斷捉,漂入青瀾港,伊官查寔押送 回籍,阮福淍令順化該簿識量侯為書以復。43
《撫邊雜錄》記載乾隆十八年(1753年),瓊州文昌縣的正堂官巡察順化海域。 1832 年,清朝制定巡海會哨制度,規定每年 4 月和 10 月的 10 日為巡 海會哨日期。在明誼所撰的《瓊崖州府志》記載:「崖州協水師營分管的洋 面是東自萬洲東澳港起,西至昌化縣四更沙止,共巡洋面一千里。南面直 接暹羅,占城夷洋。」徐家幹撰的《洋防說略》記載:「粵海海防範圍是自
萬洲迤東直至南澳,又有千里石塘自萬洲迤東直至七洲洋。」 另外根據越南文獻之記載:
越南明命十五年(1834年)三月,遣監城隊長張福仕與水軍二十餘人乘 船往廣義黃沙處描取圖本。及還,帝問以所產物類,仕奏言:「此處海中沙渚廣漠無涯,惟有清人往來攻魚捕鳥而已。」因以所採禽鳥 魚鱉螺蛤上進,多是奇物,人所罕見者,帝召侍臣觀之,賞在行人 等銀錢有差。44
黃沙,即是越南人所稱的西沙群島。從該文敘述可知,在越人前往西沙群 島前,即已有中國人在島上捕魚抓鳥。
1838 年,清代嚴如煜撰《洋防輯要》,書中記載: 海口有三路設巡海備倭,官軍以守之,春末夏初風汛之時,督發兵 船出海防禦,中路自東莞縣南頭城出佛堂門、什字門、冷水角諸海 澳,海船自東莞之南亭門,放洋至烏豬、獨豬、七洲三洋,星盤坤 未針至外羅,坤申針則入占城,至崑崙洋,真子午收龍牙門港,則 入暹邏,若蕃賊海寇,則入什字門打劫,故防之。45
很明顯的,清朝海軍巡邏的範圍遠至今天印尼廖內群島(Riau)的龍牙島 (Lingga)(或譯為林伽島)、暹羅灣、越南中部外羅山、七洲洋和崑崙洋等地。 西方人最早在西沙群島活動者為英國人,英國屬印度孟買(Bombay)海軍
Ross 中尉和 Maughan 中尉兩人曾在 1808 年搭乘「研究者號(Investigator)」
和「發現號」(Discovery)前往西沙群島進行測量。1815 年,Maughan 又率英
船「研究者號」到土來塘島(即中建島)。據《李準巡海記》所記載的,他在
1909 年 5 月前往西沙群島巡視時,發現在一些島上的石頭上刻有德文字,
落款時間為 1850 年,這可能是西方勢力在西沙群島上留下的最早的記錄
了。46其次的記載是在 1865 年,Tizard 發表在林肯島(即東島)、登近島(即琛
航島)及杜林門島(即晉卿島)之調查報告。1867 年英船「Rifleman 號」船主李 47
德(J. W. Reed)赴香港經過中沙群島,又測量發現島(即華光礁)。 1881 年,德 國軍艦「弗列拉(Frera)號」及炮艦「埃爾蒂斯(Iltis)號」至西沙群島永興島進行勘測。陳天錫的著作中記載:
西人航海圖為 1883 年德國測量(西沙島),1925 年復經 Iroquois 測量艦艦長 A. L. Jochson 修正;一為西人 E. D. Existence 和 P. W. Position 編纂於 1884 年。48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4 07: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7到12世紀從中國至臺灣之航線
在隋朝時,出現了流求國的地名,關於其位在今天何地,歷史學家有 不同的說法。列舉這些記載如下:
依據《唐書》,〈地理志〉之記載:
泉州......自州正東海行二日至高華嶼,又二日至 鼊嶼,又一日至 流求國。49
大業三年(607年)三月癸丑,遣羽騎尉朱寬使流求國。50 煬帝即位,授驃騎將軍。大業三年,拜武賁郎將。後三歲,與朝請 大夫張鎮周發東陽兵萬餘人,自義安汎海,擊流求國,月餘而至。 流求人初見船艦,以為商旅,往往詣軍中貿易。稜率眾登岸,遣鎮 周為先鋒。其主歡斯渴剌兜遣兵拒戰,鎮周頻擊破之。......渴剌兜 自以軍疲,引入柵。稜遂填塹,攻破其柵,斬渴剌兜,獲其子島槌, 鹵男女數千而歸。51
《隋書‧流求國傳》:
流求國,居海島之中,當建安郡東,水行五日而至。土多山洞。其 王為可老羊,妻曰多拔荼。所居曰波羅檀洞,壍柵三重,環以流水, 樹棘為籓。52

《隋書》所講的流求國的方位和國情,姑且不論是否為臺灣或琉球, 可以確定的是西元第 7 世紀初已有船隻可越過東海或臺灣海峽。以後將近 有 564 年沒有關於中國和臺灣來往之記錄。
直至第 12 世紀中葉,才有中國和臺灣來往的較確實的紀錄。宋朝人周 必大於 1201 年撰的《文忠集》,曾提及「毗舍耶」地名,在該書卷 67 有「汪 大猷的神道碑」上記載:
乾道七年(1171年)......四月,起知泉州。海中大洲號平湖,邦人就植 栗、麥、麻。有毗舍耶蠻,揚飄奄至,肌體漆黑,語言不通,種植 皆為所獲。調兵逐捕,則入水持其舟而已。俘民為嚮導,劫掠近城 赤 州。於是春夏遣戍,秋暮始歸,勞費不貲。公即其地,造屋二 百區,留屯水軍,蠻不復來。54
該文首次提及毗舍耶人在 1171 年至彭湖(宋代稱平湖)掠奪民家所種的栗、 麥、麻。甚至抓了當地人作為嚮導,前往附近的赤 州掠奪。汪大猷遂至 彭湖造屋,囤駐水軍,以後毗舍耶人就不再來騷擾。
樓鑰撰的《攻媿集》,卷 88,「汪大猷行狀」條也有相關的記載,上說‥ 乾道七年(1171年)......四月,起知泉州,到郡;......郡實瀕海,中有 沙洲數萬畝,號平湖。忽為島夷號毗舍耶者奄至,盡刈所種。他日 又登海岸殺略,禽四百餘人,殲其渠魁,餘分配諸郡。初則每遇南 風,遣戍為備,更迭勞擾。公即其地,造屋二百間,遣將分屯,軍 民皆以為便;不敢犯境。55
文中提及的「每遇南風」,是指毗舍耶人來自澎湖南邊,趁吹南風時,乘小 竹筏攻擊澎湖。因此,很有可能毗舍耶人是來自南臺灣。

在宋史亦有毗舍耶人寇掠泉州的記載。孝宗淳熙八年,琉求入寇泉州。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按《琉求本傳》:
琉求國,在泉州之東,有海島曰彭湖,煙火相望。其國塹柵三重, 環以流水,植棘為藩,以刀槊弓矢劍鼓為兵器,視月盈虧以紀時。 無他奇貨,商賈不通,厥土沃壤,無賦斂,有事則均稅。旁有毗舍 邪國,語言不通,袒裸盱睢,殆非人類。淳熙間,國之酋豪嘗率數 百輩猝至泉之水澳、圍頭等村,肆行殺掠。喜鐵器及匙著,人閉戶 則免,但刓其門圈而去。擲以匙著則頫拾之,見鐵騎則爭刓其甲, 駢首就戮而不知悔。臨敵用標鎗,繫繩十餘丈為操縱,蓋惜其鐵不 忍棄也。不駕舟楫,維縛竹為筏,急則群舁之泅水而遁。56
上述《宋史》所講的琉求應即是臺灣。
南宋人真德秀於 1218 年撰《文集》中「申樞密院措置沿海事宜狀」,
曾記載‥
永寧寨(地名水澳),去法石七十里。初乾道間,毗舍耶國人,寇殺官 民,遂置寨於此。其地闞臨大海,直望東洋,一日一夜可至彭湖。 彭湖之人,週夜不敢舉煙,以為流求國望見,必來作過。以此言之, 置寨城得其地。57
真德秀所講的事,是毗舍耶國人寇掠泉州附近的永寧寨。而流求國應是指 臺灣,意思是指澎湖人晚上不敢生火,怕臺灣島上的毗舍耶國人看見而來 騷擾。
葉適所編撰的《水心集》,卷 24,「周鎮伯墓誌銘」條上曾記載‥「永 嘉人周鎮伯,字鼎臣,......白蒲延大掠流鵝灣,同巡檢輕戰而潰,君代尉,
58 馳往,三日中生縛其酋二,剚賊無遺。」 該墓誌銘寫於嘉定 13 年(1220年),
文中所講的「白蒲延」大掠流鵝灣(在泉州附近),可能是與前述周必大《文 忠集》中提及的毗舍耶蠻入侵彭湖一事不同。按「白蒲延」是位在今天呂

宋島北面的 Babuyan 群島。換言之,當時入侵泉州沿海者為白蒲延人。 宋人趙汝适於 1225 年撰的《諸蕃志》,該書流求國條記載‥「流求國 當泉州之東,舟行約五六日程。......土人間以所產黃蠟、土金、犛尾、豹 脯,往售於三嶼,旁有毗舍耶、談馬顏等國。」59該書所講的流求國,當指 今天的臺灣。但值得注意的是,該書說流求(指臺灣)的土人將土產販售至三 嶼,三嶼位在今天菲島中部的民多羅島(Mindoro)和巴拉望島(Palawan)之間的 島嶼,60而三嶼旁邊有毗舍耶、談馬顏等國。換言之,毗舍耶地近三嶼,都 應在菲島中部。今天菲島中部仍稱為米賽亞(即毗舍耶的另一種音譯)(Bisaya 或
Visaya)。 然而在該書亦有「毗舍耶國條」,上記載‥
毗舍耶,語言不通,商販不及,袒裸盱睢,殆畜類也。泉有海島曰 彭湖,隸晉江縣。與其國密邇,煙火相望。時至寇掠,其來不測,多 罹生噉之害,居民苦之。淳熙間,國之酋豪常率數百輩猝至泉之水澳 圍頭等村,恣行兇暴,戕人無數,淫其婦女,已而殺之。......不駕舟 楫,惟以竹筏從事,可摺疊如屏風,急則群舁之,泅水而遁。61
該條目所講的「毗舍耶」的地貌,顯然與流求條目所講的「毗舍耶」不同。 趙汝适在同書中兩個條目提及相同的名稱,一般以為係指相同的地點,但 細觀該兩條目之地理關係及前後文義,顯然是指不同的地點,而有相同的 名稱。換言之,當時臺灣的土著自稱為毗舍耶人,他們可能來自菲島中部 的米賽亞地區。
宋朝馬端臨撰的《文獻通考》亦有類似記載:
琉球國......在泉州之東,有島曰彭湖,煙火相望,水行五日而至。...... 旁有毗舍耶國,語言不通,袒裸盱睢,殆非人類。宋淳熙間,其國 之酋豪嘗率數百輩猝至泉之水澳圍頭等村,多所殺掠。喜鐵器及匙
筋。人閉戶,則免。但取其門環而去。擲以匙筋,則俯拾之,可緩 數步。官軍擒捕,見鐵騎,則競剜其甲,遂駢首就僇。臨敵用鏢, 鏢以繩十餘丈為操縱,蓋愛其鐵不忍棄。不駕舟楫,惟以竹筏從事, 可摺疊如屏風,急則群舁之,浮水而逃。62
馬端臨描述的「琉球國」,應在北臺灣,而「毗舍耶國」,應該是在臺灣西 部或南部某地。
元朝汪大淵於 1349 年所著的《島夷誌略》中亦有琉球和毗舍耶之記載。 汪大淵曾於 1330 年從泉州出海遊歷,1334 年返國。1337 年冬,他第二次 由泉州出海遊歷,1339 年夏秋返國。但無法知道他係在哪一年到過琉球。 書中所講的琉球,可能即是臺灣。他在琉球條中說‥
[琉球]地勢盤穹,林木合抱......。其峙山極高峻,自澎湖望之甚近, 余登此山,則觀海潮之消長。......俗與澎湖差異。水無舟楫,以筏 濟之。......知番主酋長之尊,有父子骨肉之義。他國之人,倘有所 犯,則生割其肉以啖之,取其頭懸木竿。
從上述諸書的記載可得出下列的認知:
第一、中國人在 1171 年以前已知道越過臺灣海峽到澎湖的航路,並在 澎湖從事農作。至第 13 世紀初,已有從中國泉州到澎湖、臺灣、白蒲延、 菲律賓中部米賽亞的航線。
第二、臺灣的毗舍耶人在 1171 年越過臺灣海峽攻擊泉州。毗舍耶人是 如何知道該一航路?如果他們從未到過泉州,應該不會知道該一航路。換 句話說,毗舍耶人之所以能夠航越臺灣海峽,是否得到當時的中國人的協 助?或者,在攻擊泉州之前,毗舍耶人曾與中國人一起航越臺灣海峽到過 泉州,所以知道該一航線。
第三、1220 年,菲律賓的白蒲延人大掠在泉州附近的流鵝灣。白蒲延 是位在呂宋北端外海的島嶼,白蒲延人航越巴士海峽抵達南臺灣,而與毗 舍耶人有來往,並從他們獲知航越臺灣海峽的航路。如果此一推論可靠的 話,則有無可能在第 10 世紀中葉麻逸是循此航道到廣州?與此問題有關 的,廣州很早就成為中國對外通商的重要港口,許多東南亞國家的使節或商人前往中國都是從廣州登岸,麻逸商人第一次前往中國就能到廣州,而 非泉州,顯然麻逸商人是循其他東南亞國家的航海路線前往廣州。就此而 言,麻逸商人可能不知道從呂宋經臺灣前往廣州之航路。
第四,汪大淵在 1330-1334、1337-1339 年兩次從泉州出海遊歷,曾到 過臺灣,他的航路如何?沒有記載。不過,從《島夷誌略》一書的安排, 略可窺見他的航程。該書第一個論述的地點是澎湖,他說:「自泉州順風二 晝 夜 可 至 。 」 因 此 , 很 有 可 能 他 是 先 到 澎 湖 。 然 後 再 前 往 「 琉 球 」, 即 臺 灣 。 在該條最後,他說:「海外諸國蓋由此始」,意即他以後前往其他國家旅行 是從臺灣為起點。如果此一推論可靠,則當時應有環繞南海周邊國家的航 線存在。該書三島條亦提到:「男子常附舶至泉州經紀,罄其資囊,以文其 身,既歸其國,則國人以尊長之禮待之,延之上座,雖父老亦不得與爭焉。」 據此可知,從菲島中部經由臺灣到泉州,已是當時的一條航路。
五、 宋朝新開闢至呂宋之航路
在中國宋朝初年,約在第 10 世紀中葉,在中文文獻中記載了從越南中 部的占城到呂宋的航程,該一記載主要是為了說明占城的方位,而介紹了 占城和呂宋的距離和方位,這是很值得注意的紀錄。
宋朝太祖建隆二年(961 年)春正月,占城國王遣使來朝。根據《宋史‧占 城本傳》:
占城國在中國之西南,東至海,西至雲南,南至真臘國,北至驩州 界。汎海南去三佛齊五日程。陸行至賓陀羅國一月程,其國隸占城 焉。東去麻逸國二日程,蒲端國七日程。北至廣州,便風半月程。 東北至兩浙一月程。西北至交州兩日程,陸行半月程。63
文中所講的「麻逸」,是位在菲律賓中西部的民多羅島(Mindoro);64「蒲端商人前往中國都是從廣州登岸,麻逸商人第一次前往中國就能到廣州,而 非泉州,顯然麻逸商人是循其他東南亞國家的航海路線前往廣州。就此而 言,麻逸商人可能不知道從呂宋經臺灣前往廣州之航路。
第四,汪大淵在 1330-1334、1337-1339 年兩次從泉州出海遊歷,曾到 過臺灣,他的航路如何?沒有記載。不過,從《島夷誌略》一書的安排, 略可窺見他的航程。該書第一個論述的地點是澎湖,他說:「自泉州順風二 晝 夜 可 至 。 」 因 此 , 很 有 可 能 他 是 先 到 澎 湖 。 然 後 再 前 往 「 琉 球 」, 即 臺 灣 。 在該條最後,他說:「海外諸國蓋由此始」,意即他以後前往其他國家旅行 是從臺灣為起點。如果此一推論可靠,則當時應有環繞南海周邊國家的航 線存在。該書三島條亦提到:「男子常附舶至泉州經紀,罄其資囊,以文其 身,既歸其國,則國人以尊長之禮待之,延之上座,雖父老亦不得與爭焉。」 據此可知,從菲島中部經由臺灣到泉州,已是當時的一條航路。
五、 宋朝新開闢至呂宋之航路
在中國宋朝初年,約在第 10 世紀中葉,在中文文獻中記載了從越南中 部的占城到呂宋的航程,該一記載主要是為了說明占城的方位,而介紹了 占城和呂宋的距離和方位,這是很值得注意的紀錄。
宋朝太祖建隆二年(961 年)春正月,占城國王遣使來朝。根據《宋史‧占 城本傳》:
占城國在中國之西南,東至海,西至雲南,南至真臘國,北至驩州 界。汎海南去三佛齊五日程。陸行至賓陀羅國一月程,其國隸占城 焉。東去麻逸國二日程,蒲端國七日程。北至廣州,便風半月程。 東北至兩浙一月程。西北至交州兩日程,陸行半月程。63
文中所講的「麻逸」,是位在菲律賓中西部的民多羅島(Mindoro);64「蒲端商人前往中國都是從廣州登岸,麻逸商人第一次前往中國就能到廣州,而 非泉州,顯然麻逸商人是循其他東南亞國家的航海路線前往廣州。就此而 言,麻逸商人可能不知道從呂宋經臺灣前往廣州之航路。
第四,汪大淵在 1330-1334、1337-1339 年兩次從泉州出海遊歷,曾到 過臺灣,他的航路如何?沒有記載。不過,從《島夷誌略》一書的安排, 略可窺見他的航程。該書第一個論述的地點是澎湖,他說:「自泉州順風二 晝 夜 可 至 。 」 因 此 , 很 有 可 能 他 是 先 到 澎 湖 。 然 後 再 前 往 「 琉 球 」, 即 臺 灣 。 在該條最後,他說:「海外諸國蓋由此始」,意即他以後前往其他國家旅行 是從臺灣為起點。如果此一推論可靠,則當時應有環繞南海周邊國家的航 線存在。該書三島條亦提到:「男子常附舶至泉州經紀,罄其資囊,以文其 身,既歸其國,則國人以尊長之禮待之,延之上座,雖父老亦不得與爭焉。」 據此可知,從菲島中部經由臺灣到泉州,已是當時的一條航路。
五、 宋朝新開闢至呂宋之航路
在中國宋朝初年,約在第 10 世紀中葉,在中文文獻中記載了從越南中 部的占城到呂宋的航程,該一記載主要是為了說明占城的方位,而介紹了 占城和呂宋的距離和方位,這是很值得注意的紀錄。
宋朝太祖建隆二年(961 年)春正月,占城國王遣使來朝。根據《宋史‧占 城本傳》:
占城國在中國之西南,東至海,西至雲南,南至真臘國,北至驩州 界。汎海南去三佛齊五日程。陸行至賓陀羅國一月程,其國隸占城 焉。東去麻逸國二日程,蒲端國七日程。北至廣州,便風半月程。 東北至兩浙一月程。西北至交州兩日程,陸行半月程。63
文中所講的「麻逸」,是位在菲律賓中西部的民多羅島(Mindoro);64「蒲端國」是位在民達那峨島北部的布端(Butuan),在阿古山河(Agusan River)的下65
另外據《食貨志》之記載,宋朝:
開寶四年(971年),置市舶司於廣州,後又於杭、明州置司。凡大食、 古邏、闍婆、占城、勃泥、麻逸、三佛齊諸蕃並通貨易,以金銀、 緡錢、鉛錫、雜色帛、瓷器,市香藥、犀象、珊瑚、琥珀、珠琲、 鑌鐵、鼊皮、瑇瑁、瑪瑙、車渠、水精、蕃布、烏 、蘇木等物。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4 07: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述文獻提及除了麻逸國有商人到中國貿易外,亦有勃泥國的商人。 勃泥國即是位在今天婆羅洲的汶萊。從其港口詩里巴卡灣(Bandar Seri Begawan)如何越過南海前往中國廣州?這是一個謎。至目前尚未發現任何一 項文件說明該項航程。無論如何,當時的船隻有可能直接越過南海嗎?直 接越過南海必然會經過南沙群島,其航行必然相當危險。當時是否已知道 有南沙群島的存在?缺乏文獻紀錄。如果船隻不是直接越過南沙群島,那 麼,船隻越過南海只有兩條路,一是往南航行,經由婆羅洲西北角,再越 過納土納島北面到越南南部,北上到占城,再前往中國。二是從婆羅洲北 部往北航行,經由呂宋,到臺灣南部,經由澎湖,越過臺灣海峽到中國。 如果是走後者的航線,則可以間接證明在 971 年時已有越過臺灣海峽的航 線。不過,在成文文獻中有關航越臺灣海峽的文獻要到 1170 年代才有確實 的記載。為何從 971 年到 1170 年代之二百年之間缺乏越過臺灣海峽的紀錄?
有些考古發現認為在唐朝時即有中國瓷器經由阿拉伯人運往菲島,菲 島有很多考古遺址發現唐朝的瓷器。在宋朝時,還從中國運送大型的陶罐 到菲島,可能作為埋葬或裝飾之用。然而,這些考古記錄無法說明這些瓷 器如何或走何航線運到菲島。

至於從中國到菲律賓中部的航線,有可能延伸到渤泥嗎?至少到 1370年,還沒有有關這一航線的記載。例如明太祖在該年派遣使節到渤泥,航 行路線是從泉州抵達東爪哇,再到渤泥,即今天的汶萊。太祖洪武三年(1370 年),命福建行省都事沈秩詔諭浡泥國,其王遣使入貢。按《明外史‧浡泥 傳》:浡泥,於古無所考,宋太宗時始通中國。太祖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 張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自泉州航海,閱半年抵闍婆,又踰月至 其國。66顯然明朝使節是先航行到東爪哇,再前往渤泥。
值得注意的是,1372 年元月,呂宋遣使向中國朝貢。1405 年,合貓里 (位在今天的呂宋東南方的沙瑪島)遣使向中國朝貢。1406 年八月,馮牙施蘭(峰 牙絲蘭)之酋長玳瑁、里欲二人各率其屬朝貢。1410 年,復朝貢中國。1417 年 9 月 21 日,蘇祿東王、西王、峒王及眷屬、臣僚 340 人訪問中國,他們 是如何前往中國的?是走從婆羅洲經爪哇到越南再到中國的航路嗎?還是 從呂宋經臺灣再越過臺灣海峽到中國的航路?此是仍有待解開的謎題。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4 07: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 中國到東爪哇之航路
元朝忽必烈入主中國後,數次遣使爪哇要求其派遣國王到中國朝貢,均 遭拒絕,且將使節孟祺黥面放回,忽必烈感到受辱,所以在 1292 年 12 月派 遣 6 千名軍人攻打爪哇。67
12 月,遠征軍從泉州後渚出發,沿著海岸南向航行,先經過七洲洋, 次到萬里石塘,也就是西沙群島。再前行到越南交趾的邊界,進入越南中 部的占城。占城的位置約在今天越南中部平定、歸仁一帶。
1293 年 1 月,史弼的遠征軍船隊經過東董山、西董山、牛崎等嶼。在 元代,從中國往南洋各國船隻航行的方向,在張燮的東西洋考一書中曾提 及東西洋針路,他說船隻到達越南南部後要轉往柬埔寨和爪哇者,需在鶴 頂山分路,鶴頂山在今天的頭頓。68《東西洋考》又說:「鶴頂山,其洋中有玳瑁洲,宜防。若往柬埔寨,由此分路。」 而玳瑁洲,即位在頭頓外海。 如要前往爪哇,則《東西洋考》舉出的航行路線是:「從玳瑁洲到東西董、 失力大山、馬鞍嶼、塔林嶼、吉寧馬哪山、勿里洞山、吉里問大山、保老 岸山、椒山、思吉港饒洞。」謝方認為上述地點大概在今天的位置: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4 07: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從玳瑁洲(頭頓外海的沙洲)到東西董(越南南部海島或納土納島)、失力大 山(卡里曼丹西端大山)、馬鞍嶼(卡里曼丹西部淡美蘭群島)、塔林嶼(淡美 蘭群島)、吉寧馬哪山(卡利馬達島)、勿里洞山(勿里洞島)、吉里問大山 (吉利門島)、保老岸山(中爪哇東北部布格角)、椒山(在廚閩附近)、思吉 港饒洞(梭羅河下游的蘇吉丹)。70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從一地到另一地當時所用的時間,例如從鶴頂 山外海的玳瑁洲前往東西董,「用丁未針,三更」,按當時用法一更約 2.4 小時,71故三更約花了 7.2 小時時辰;而從東西董到失力大山,「用單丁, 五更;丁未,三十更」,合起來共 35 更,約花了 74 小時;從失力大山到馬 鞍嶼,「用巽巳,五更」,約花了 12 小時。從上述船行時間來推算,東西董 應該還離越南海岸不遠之處,最可能的地方就是頭頓東方外海的小加堆克 灘(Petite Gatwick)和大加堆克灘(Gde Gatwick)。而從東西董山到失力大山,共 花了 74 小時,足見東西董山不可能是納土納(Natuna)群島,而失力大山才可 能是納土納群島。
另外亦可從「混沌大洋」來瞭解東西董山的位置。《元史》說當遠征軍 船 隊 經 過 東 西 董 等 島 嶼 後 , 即 進 入 「 混 沌 大 洋 」。「 混 沌 大 洋 」 應 是 一 個 形 容海水混濁的名詞,湄公河河水流入南海,其夾帶的泥沙流入海中,造成 海水混濁,當時也可能下過雨後,海水中混有泥沙而變成混濁,故名之為
「混沌大洋」。從而可知,船隊仍然是在沿海岸邊航行,而非在遠離海岸的深海中航行。如果此一推測可靠的話,則上述把東董、西董山、牛崎等嶼 解釋為崑崙群島,是不妥的。因為從北往南航行,如從頭頓外海往南航行, 會先經過湄公河三角洲外海的所謂「混沌大洋」,再進入崑崙群島。崑崙群 島位在湄公河三角洲的南側。因此,較可能的情況是東董、西董山、牛崎 等嶼是前述頭頓外海的大小加堆克灘,從該處往南航行,即會經過湄公河 出海的混濁海域。此外,《宋史》提及闍婆(即爪哇)時說:「闍婆國在南海中, 其國東至海一月,泛海半月至崑崙國。」72《宋會要》,〈番夷四〉,「真里富 國」條,也說:
嘉定九年(1216年)七月二十日,真里富國,......欲至中國者,自其國 放洋,五日抵波斯蘭,次崑崙洋,經真臘國,數日至賓達榔國,數 日至占城界,......。73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4 07: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張燮的《東西洋考》一書中提及東洋針路和西洋針路時,也提到東董山和崑崙山兩個地名,分別指不同的地點。 足見宋朝和明朝時已知有崑崙 一地,不可能在元朝時把崑崙改為東西董山,二者應是兩個不同的地點和 地名。

遠征軍船隊繼續前行至橄欖嶼、假里馬荅及勾欄等山。格羅尼維德特 則認為橄欖嶼在今天的坦比蘭島(Tambelan),假里馬荅在卡利馬達島,勾欄 山在今天的勿里洞島(Billiton)。75遠征軍大軍在完成整備糧草、建造小船妥 當後,即於 1293 年 2 月出兵前進爪哇島。遠征軍先抵達吉利門,76登陸爪哇的杜並足(即今天東爪哇北岸的杜板(Tuban),或廚閩)。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4 07: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七、 16世紀的大帆船貿易
在大帆船貿易(指西班牙於 1565年至 1815年從菲島宿務、馬尼拉至墨西哥西 海岸的 Acapulco 港口的大帆船貿易)時代開始以前,南海地區的貿易是以沿岸 航行船隻為主,而此型船隻之航行受到該一地區一年兩次季節風向的影響 頗大。也就是從中國啟程前往東南亞,必須趁著冬季吹東北季節風時揚帆 往東南亞,而在夏季趁吹西南風時揚帆返回中國。值得注意的是,這個以 馬尼拉為航運中心的新的大帆船貿易航路,為了將東亞各國的商品運到馬 尼拉集中,而開闢了周圍的新航路,例如從馬尼拉到臺灣、再到日本的航 路;從馬尼拉到廈門、澳門的航路;從馬尼拉到婆羅洲、越南南部、暹羅大城(Ayuthaya)的航路;馬尼拉到婆羅洲、摩鹿加群島(Molucca Islands)或東爪 哇的航路。
在 1598 年以前,菲律賓和中國的貿易港口是廈門,但在該年西班牙船 隻直接航抵澳門(葡萄牙人已在 1557年長期居住澳門經商),要求通商,因違反 過去通貢的往例而遭地方官拒絕。「萬曆二十六年(1598 年),呂宋國徑抵濠鏡 澳,臺司官議逐之。」另依據《廣東通志》之記載:
呂宋國例由福建貢市,萬曆二十六年八月初五日,徑抵濠鏡澳,住 舶索請開貢,兩臺司道咸謂其越境違例,議逐之。諸澳彝亦謹守澳 門,不得入。九月移泊虎跳門,言候丈量,越十月又使人言,已至甲 子門,舟破趨還,遂就虎跳門,徑結屋群居,不去海道,副使章邦翰 飭兵,嚴諭焚其聚次。九月始還東洋,或曰此閩廣商誘之使來也。77
荷蘭人於 1596 年 4 月進入爪哇萬丹港,因受到當地英國和中國商人的 排擠,而轉移至摩鹿加群島尋求貿易據點。1601 年荷蘭人至廣東東部的香 山澳(即今澳門)尋求通商互市,但未獲成功。1604 年 8 月,荷蘭人入侵澎湖。 明朝派沈有容諭退荷蘭人。10 月 15 日,荷人退去。1609 年,荷蘭人又派 兩艘艦隻至澎湖。1619 年,荷蘭人將其據點從摩鹿加群島遷至雅加達,後 將雅加達改名為巴達維亞城(Batavia)。1622 年 7 月,荷軍重新登陸澎湖,並 築砲臺駐守。荷人並從中國沿海抓捕壯丁 1 千 4、5 百人,經由澎湖分批送 至巴達維亞,賣為奴役築城。78次年,福建巡檢司南居益率領海軍在白沙島 東方鎮登陸,雙方戰鬥 8 個月,不分勝負。最後雙方經由談判達成協議, 荷蘭放棄澎湖,明朝允許荷蘭佔領臺灣,不得提出異議。1624 年,荷 蘭入據大員(今臺南)地區,並築城招募漢人移墾,展開了臺灣近代化的首 頁。在荷蘭的想法裡,是將臺灣視為從巴達維亞前往中國東南沿海和日本 貿易的一個中繼站,臺灣從 1624 年至 1662 年東寧政權統治為止,在荷蘭 人的世界貿易需求下,而被一下子推向世界貿易的國際舞臺上。臺灣和巴 達維亞之間開闢了新航線。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4 07: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荷蘭統治臺灣時期,與西班牙形成貿易競爭,故馬尼拉、臺灣、澎 湖、廈門之間的航路中斷。當東寧政權統治時,清朝對臺灣又實施「海禁 政策」,因此臺灣海峽兩岸之間的貿易又告中斷。1683 年起清國統治臺灣。 郁永河在 1696 年前往臺灣採硫磺,後來在他所著的《宇內形勢》上的記載‥
往呂宋者,由廈門渡彭湖,循臺灣南沙馬磯,79斜指東南巽方,經謝 昆尾山、大小覆釜山,繞出東北,計水程七十二更;往蘇祿者,從 覆釜直指正南,水程一百四十更。80
此一記載顯示當時恢復了中國經由臺灣前往呂宋的航路。 西班牙控制菲律賓群島後,大帆船貿易便成為西班牙在遠東推動貿易 的重要機制。馬尼拉成為遠東的重要港口,周鄰國家的貨物都集中在馬尼 拉再運至墨西哥。由於該航線的開闢,中國的商品,特別是絲織品、瓷器 和日常器具等都賣至菲律賓和墨西哥。而從中國開往馬尼拉的港口,是福
建的廈門。大帆船貿易促成了明朝時的「東洋針路」的發展。
明朝張燮於 1618 年撰的《東西洋考》一書提出「東洋針路」,其航路是: 從太武山經過澎湖嶼、沙馬頭澳(即沙馬磯頭山,位在屏東的貓鼻頭)81、
筆架山(位在菲律賓北部巴布煙群島最北端的島嶼)82、大港(為呂宋北部的 阿巴里港 Aparri)83、哪哦山(老沃 Laoag)84、密雁港(維干 Vigan)85、六藐山(位在聖費爾南多 San Fernando)86、郎梅嶼(位在 Tomas 港)87、麻里荖嶼 (Manilao,位在蜂牙絲蘭省)88、玳瑁港(東是傍佳絲蘭)(可能為林牙彥 Lingayen)、表山(呂宋島西岸的博利瑙(Bolinao)角)89、里銀中邦(位在呂宋 西岸的 Hermana Mayor)90、頭巾礁(收呂宋國)(指呂宋的尾端,位在 Capones 島)91、貓里務國(位在 Marinduque 島)92。又從呂宋入磨荖央港[可能位 在呂宋島西南岸的巴拉央(Balayan)]93。又從呂宋過文武樓(可能為民多 羅島 Mindoro),沿山至龍隱大山,為以寧港[可能位在民多羅島南端 的伊林(Ilin)島]94。又從以寧港取漢澤山(可能位在班乃 Panay 島南部)95、 海山(位在 Negros 島西南部)96。又從漢澤山取交溢[可能在三寶顏 (Sambonga)]、魍根礁老港[即馬金達諾(Magindano),位在古達描 (Cotabato)]、紹山(可能位在民答那峨島南面的 Sarangani 島)97、千子智港 [可能位在摩鹿加群島的德那地(Tenate)]98、紹武淡水港(位在美洛居, 舶人稱米六合)(即摩鹿加群島)。又從交溢、犀角嶼[可能為巴西蘭島
(Basilan)]、蘇祿國[位在和魯島(Jolo)]。又從呂蓬(在馬尼拉外海西南部 的 Lubang 島)、芒煙山(可能位在民多羅島南邊的 Mangarin)99、磨葉洋(即 麻逸海域)、小煙山(可能位在 Calamian 群島一帶)100、七峰山[可能位在 巴拉望(Palawan)島東北一帶]101、巴荖圓(可能為巴拉望島)、羅蔔山(指 巴拉望島南面的 Balabac)102、聖山(可能為沙巴東北部的 Sampanmangio 角)103、崑崙山(指沙巴州的 Kota Belud)104、長腰嶼[可能為文萊灣外的 納閩島(Labuan)]105、鯉魚塘(可能位在文萊 Muara 岸外)106、文萊國即婆 羅國,此東洋最盡頭,西洋所自起處也,故以婆羅終焉。107
清朝呂調陽在 1870 年重刻《海錄》時寫的序,他說《海錄》一書有許 多錯誤,他重新刪節、改訂、注釋,其修訂過的東洋針路內容與《東西洋 考》稍有不同,茲將呂調陽序引述如下:
東洋針路自太武山,用辰巽針,七更,取彭湖嶼,漳、泉同一要害 地也。用丙巳針,五更,取虎頭山。丙巳針,七更,取沙馬頭澳。 用辰巽針,十五更,取筆架山。遠望紅豆嶼并浮甲山,進入為大港。 用辛酉針,三更,取哪哦山,再過為白土山。用辛酉針,十更,取 密雁港。南是淡水港,水下一灣有小港,是米呂萼。下一老古灣,
是磨力目,再過山頭為岸塘。又從密雁港幞頭門,用丙午、單午針, 十更,取六藐山,下有四嶼。用單巳針,四更,取郎梅嶼。單午針, 四更,取麻里佬嶼。丁午針,五更,取表山。山甚高,為濤門之望 故名。用丙午針及單午針,五更,取里銀中邦。用丙巳針,五更, 取頭巾礁。用單午針,五更,取呂宋國。108
呂調陽的序與《東西洋考》有幾個地點不同,虎頭山、紅豆嶼、浮甲 山、白土山、米呂萼、磨力目、岸塘、幞頭門。據安京之校釋,上述地名 在今天之地點如下:虎頭山在臺灣高雄。紅豆嶼位在巴布煙群島的達魯皮 里(Dalupiri)。浮甲山位在呂宋島北部的富加島(Fuga)。白土山位在呂宋島西 北岸的巴達(Badoc)。米呂萼位在瑪麗亞(Maria)港。磨力目為瑪麗亞港的舊港。 岸塘為呂宋島西北岸的坎當(Condon)。幞頭門位在維干港附近。109兩書所講 的從中國到馬尼拉的東洋針路航路是相同的,只是停靠的港口不同而已。
明朝著作《順風相送》一書亦提及從福建往呂宋的航路:
太武(指福建廈門南面對岸的鎮海角上,今屬龍海縣)開船,辰巽七更取彭 湖山。巳丙五更見虎仔山。單丙及巳丙六更取沙馬歧頭。單丙二十 更取筆架山,與大港口相對及紅頭嶼。丙午七更取射崑美山(指呂宋 島北面的 Sanchez Mira)。丙午及單巳十更取月投門(指 La Union 省的 San Fernando 港)。單丙三更、坤未三更取麻里荖表山,平長,遇夜不可 貪睡,可防。丙午及單午五更取里銀大山(指三描禮示省的馬辛洛克港 附近),二港相連開勢沙表,表生在洋中可防,表尾記之極仔細。巳 丙五更取頭巾礁,單午五更取呂宋港口,雞嶼(指馬尼拉灣口的 Corregidor 島)內外俱可過船,無沉礁,有流水。其船可從東北山邊入 港為妙。110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4 07: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從前述可知,東洋航路有三條:第一條航路是從中國福建港口經由澎 湖、臺灣南部、呂宋島北部、呂宋島西部到呂宋島南部。第二條航路是從呂宋島西部到民多羅島、內革羅島、三寶顏、蘇祿、摩鹿加群島。第三條 航路則從呂宋到巴拉望、沙巴、汶萊。此外,尚有一條從臺灣到巴達維亞 的航路。

八、 中沙群島之發現
如前所述,1178 年周去非撰《嶺外代答》書中所講的石塘,可能是最 早指涉中沙群島的著作。
宋人趙汝适在《諸蕃志》書中記載:「千里長沙、萬里石床」,111他沒 有指出「千里長沙」和「萬里石床」的正確位置,以致有不同的推測,如 霍斯(F. Hirth)和洛克希爾(W. W. Rockhill)即認為趙汝适所寫的萬里石床為萬 里石塘之筆誤,而「千里長沙」和「萬里石床」應即分別為西沙群島和中 沙群島。112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电动车论坛

GMT+8, 2024-11-27 14:43 , Processed in 0.07138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