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
发表于 2015-11-24 07: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7到12世紀從中國至臺灣之航線
在隋朝時,出現了流求國的地名,關於其位在今天何地,歷史學家有 不同的說法。列舉這些記載如下:
依據《唐書》,〈地理志〉之記載:
泉州......自州正東海行二日至高華嶼,又二日至 鼊嶼,又一日至 流求國。49
大業三年(607年)三月癸丑,遣羽騎尉朱寬使流求國。50 煬帝即位,授驃騎將軍。大業三年,拜武賁郎將。後三歲,與朝請 大夫張鎮周發東陽兵萬餘人,自義安汎海,擊流求國,月餘而至。 流求人初見船艦,以為商旅,往往詣軍中貿易。稜率眾登岸,遣鎮 周為先鋒。其主歡斯渴剌兜遣兵拒戰,鎮周頻擊破之。......渴剌兜 自以軍疲,引入柵。稜遂填塹,攻破其柵,斬渴剌兜,獲其子島槌, 鹵男女數千而歸。51
《隋書‧流求國傳》:
流求國,居海島之中,當建安郡東,水行五日而至。土多山洞。其 王為可老羊,妻曰多拔荼。所居曰波羅檀洞,壍柵三重,環以流水, 樹棘為籓。52
《隋書》所講的流求國的方位和國情,姑且不論是否為臺灣或琉球, 可以確定的是西元第 7 世紀初已有船隻可越過東海或臺灣海峽。以後將近 有 564 年沒有關於中國和臺灣來往之記錄。
直至第 12 世紀中葉,才有中國和臺灣來往的較確實的紀錄。宋朝人周 必大於 1201 年撰的《文忠集》,曾提及「毗舍耶」地名,在該書卷 67 有「汪 大猷的神道碑」上記載:
乾道七年(1171年)......四月,起知泉州。海中大洲號平湖,邦人就植 栗、麥、麻。有毗舍耶蠻,揚飄奄至,肌體漆黑,語言不通,種植 皆為所獲。調兵逐捕,則入水持其舟而已。俘民為嚮導,劫掠近城 赤 州。於是春夏遣戍,秋暮始歸,勞費不貲。公即其地,造屋二 百區,留屯水軍,蠻不復來。54
該文首次提及毗舍耶人在 1171 年至彭湖(宋代稱平湖)掠奪民家所種的栗、 麥、麻。甚至抓了當地人作為嚮導,前往附近的赤 州掠奪。汪大猷遂至 彭湖造屋,囤駐水軍,以後毗舍耶人就不再來騷擾。
樓鑰撰的《攻媿集》,卷 88,「汪大猷行狀」條也有相關的記載,上說‥ 乾道七年(1171年)......四月,起知泉州,到郡;......郡實瀕海,中有 沙洲數萬畝,號平湖。忽為島夷號毗舍耶者奄至,盡刈所種。他日 又登海岸殺略,禽四百餘人,殲其渠魁,餘分配諸郡。初則每遇南 風,遣戍為備,更迭勞擾。公即其地,造屋二百間,遣將分屯,軍 民皆以為便;不敢犯境。55
文中提及的「每遇南風」,是指毗舍耶人來自澎湖南邊,趁吹南風時,乘小 竹筏攻擊澎湖。因此,很有可能毗舍耶人是來自南臺灣。
在宋史亦有毗舍耶人寇掠泉州的記載。孝宗淳熙八年,琉求入寇泉州。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按《琉求本傳》:
琉求國,在泉州之東,有海島曰彭湖,煙火相望。其國塹柵三重, 環以流水,植棘為藩,以刀槊弓矢劍鼓為兵器,視月盈虧以紀時。 無他奇貨,商賈不通,厥土沃壤,無賦斂,有事則均稅。旁有毗舍 邪國,語言不通,袒裸盱睢,殆非人類。淳熙間,國之酋豪嘗率數 百輩猝至泉之水澳、圍頭等村,肆行殺掠。喜鐵器及匙著,人閉戶 則免,但刓其門圈而去。擲以匙著則頫拾之,見鐵騎則爭刓其甲, 駢首就戮而不知悔。臨敵用標鎗,繫繩十餘丈為操縱,蓋惜其鐵不 忍棄也。不駕舟楫,維縛竹為筏,急則群舁之泅水而遁。56
上述《宋史》所講的琉求應即是臺灣。
南宋人真德秀於 1218 年撰《文集》中「申樞密院措置沿海事宜狀」,
曾記載‥
永寧寨(地名水澳),去法石七十里。初乾道間,毗舍耶國人,寇殺官 民,遂置寨於此。其地闞臨大海,直望東洋,一日一夜可至彭湖。 彭湖之人,週夜不敢舉煙,以為流求國望見,必來作過。以此言之, 置寨城得其地。57
真德秀所講的事,是毗舍耶國人寇掠泉州附近的永寧寨。而流求國應是指 臺灣,意思是指澎湖人晚上不敢生火,怕臺灣島上的毗舍耶國人看見而來 騷擾。
葉適所編撰的《水心集》,卷 24,「周鎮伯墓誌銘」條上曾記載‥「永 嘉人周鎮伯,字鼎臣,......白蒲延大掠流鵝灣,同巡檢輕戰而潰,君代尉,
58 馳往,三日中生縛其酋二,剚賊無遺。」 該墓誌銘寫於嘉定 13 年(1220年),
文中所講的「白蒲延」大掠流鵝灣(在泉州附近),可能是與前述周必大《文 忠集》中提及的毗舍耶蠻入侵彭湖一事不同。按「白蒲延」是位在今天呂
宋島北面的 Babuyan 群島。換言之,當時入侵泉州沿海者為白蒲延人。 宋人趙汝适於 1225 年撰的《諸蕃志》,該書流求國條記載‥「流求國 當泉州之東,舟行約五六日程。......土人間以所產黃蠟、土金、犛尾、豹 脯,往售於三嶼,旁有毗舍耶、談馬顏等國。」59該書所講的流求國,當指 今天的臺灣。但值得注意的是,該書說流求(指臺灣)的土人將土產販售至三 嶼,三嶼位在今天菲島中部的民多羅島(Mindoro)和巴拉望島(Palawan)之間的 島嶼,60而三嶼旁邊有毗舍耶、談馬顏等國。換言之,毗舍耶地近三嶼,都 應在菲島中部。今天菲島中部仍稱為米賽亞(即毗舍耶的另一種音譯)(Bisaya 或
Visaya)。 然而在該書亦有「毗舍耶國條」,上記載‥
毗舍耶,語言不通,商販不及,袒裸盱睢,殆畜類也。泉有海島曰 彭湖,隸晉江縣。與其國密邇,煙火相望。時至寇掠,其來不測,多 罹生噉之害,居民苦之。淳熙間,國之酋豪常率數百輩猝至泉之水澳 圍頭等村,恣行兇暴,戕人無數,淫其婦女,已而殺之。......不駕舟 楫,惟以竹筏從事,可摺疊如屏風,急則群舁之,泅水而遁。61
該條目所講的「毗舍耶」的地貌,顯然與流求條目所講的「毗舍耶」不同。 趙汝适在同書中兩個條目提及相同的名稱,一般以為係指相同的地點,但 細觀該兩條目之地理關係及前後文義,顯然是指不同的地點,而有相同的 名稱。換言之,當時臺灣的土著自稱為毗舍耶人,他們可能來自菲島中部 的米賽亞地區。
宋朝馬端臨撰的《文獻通考》亦有類似記載:
琉球國......在泉州之東,有島曰彭湖,煙火相望,水行五日而至。...... 旁有毗舍耶國,語言不通,袒裸盱睢,殆非人類。宋淳熙間,其國 之酋豪嘗率數百輩猝至泉之水澳圍頭等村,多所殺掠。喜鐵器及匙
筋。人閉戶,則免。但取其門環而去。擲以匙筋,則俯拾之,可緩 數步。官軍擒捕,見鐵騎,則競剜其甲,遂駢首就僇。臨敵用鏢, 鏢以繩十餘丈為操縱,蓋愛其鐵不忍棄。不駕舟楫,惟以竹筏從事, 可摺疊如屏風,急則群舁之,浮水而逃。62
馬端臨描述的「琉球國」,應在北臺灣,而「毗舍耶國」,應該是在臺灣西 部或南部某地。
元朝汪大淵於 1349 年所著的《島夷誌略》中亦有琉球和毗舍耶之記載。 汪大淵曾於 1330 年從泉州出海遊歷,1334 年返國。1337 年冬,他第二次 由泉州出海遊歷,1339 年夏秋返國。但無法知道他係在哪一年到過琉球。 書中所講的琉球,可能即是臺灣。他在琉球條中說‥
[琉球]地勢盤穹,林木合抱......。其峙山極高峻,自澎湖望之甚近, 余登此山,則觀海潮之消長。......俗與澎湖差異。水無舟楫,以筏 濟之。......知番主酋長之尊,有父子骨肉之義。他國之人,倘有所 犯,則生割其肉以啖之,取其頭懸木竿。
從上述諸書的記載可得出下列的認知:
第一、中國人在 1171 年以前已知道越過臺灣海峽到澎湖的航路,並在 澎湖從事農作。至第 13 世紀初,已有從中國泉州到澎湖、臺灣、白蒲延、 菲律賓中部米賽亞的航線。
第二、臺灣的毗舍耶人在 1171 年越過臺灣海峽攻擊泉州。毗舍耶人是 如何知道該一航路?如果他們從未到過泉州,應該不會知道該一航路。換 句話說,毗舍耶人之所以能夠航越臺灣海峽,是否得到當時的中國人的協 助?或者,在攻擊泉州之前,毗舍耶人曾與中國人一起航越臺灣海峽到過 泉州,所以知道該一航線。
第三、1220 年,菲律賓的白蒲延人大掠在泉州附近的流鵝灣。白蒲延 是位在呂宋北端外海的島嶼,白蒲延人航越巴士海峽抵達南臺灣,而與毗 舍耶人有來往,並從他們獲知航越臺灣海峽的航路。如果此一推論可靠的 話,則有無可能在第 10 世紀中葉麻逸是循此航道到廣州?與此問題有關 的,廣州很早就成為中國對外通商的重要港口,許多東南亞國家的使節或商人前往中國都是從廣州登岸,麻逸商人第一次前往中國就能到廣州,而 非泉州,顯然麻逸商人是循其他東南亞國家的航海路線前往廣州。就此而 言,麻逸商人可能不知道從呂宋經臺灣前往廣州之航路。
第四,汪大淵在 1330-1334、1337-1339 年兩次從泉州出海遊歷,曾到 過臺灣,他的航路如何?沒有記載。不過,從《島夷誌略》一書的安排, 略可窺見他的航程。該書第一個論述的地點是澎湖,他說:「自泉州順風二 晝 夜 可 至 。 」 因 此 , 很 有 可 能 他 是 先 到 澎 湖 。 然 後 再 前 往 「 琉 球 」, 即 臺 灣 。 在該條最後,他說:「海外諸國蓋由此始」,意即他以後前往其他國家旅行 是從臺灣為起點。如果此一推論可靠,則當時應有環繞南海周邊國家的航 線存在。該書三島條亦提到:「男子常附舶至泉州經紀,罄其資囊,以文其 身,既歸其國,則國人以尊長之禮待之,延之上座,雖父老亦不得與爭焉。」 據此可知,從菲島中部經由臺灣到泉州,已是當時的一條航路。
五、 宋朝新開闢至呂宋之航路
在中國宋朝初年,約在第 10 世紀中葉,在中文文獻中記載了從越南中 部的占城到呂宋的航程,該一記載主要是為了說明占城的方位,而介紹了 占城和呂宋的距離和方位,這是很值得注意的紀錄。
宋朝太祖建隆二年(961 年)春正月,占城國王遣使來朝。根據《宋史‧占 城本傳》:
占城國在中國之西南,東至海,西至雲南,南至真臘國,北至驩州 界。汎海南去三佛齊五日程。陸行至賓陀羅國一月程,其國隸占城 焉。東去麻逸國二日程,蒲端國七日程。北至廣州,便風半月程。 東北至兩浙一月程。西北至交州兩日程,陸行半月程。63
文中所講的「麻逸」,是位在菲律賓中西部的民多羅島(Mindoro);64「蒲端商人前往中國都是從廣州登岸,麻逸商人第一次前往中國就能到廣州,而 非泉州,顯然麻逸商人是循其他東南亞國家的航海路線前往廣州。就此而 言,麻逸商人可能不知道從呂宋經臺灣前往廣州之航路。
第四,汪大淵在 1330-1334、1337-1339 年兩次從泉州出海遊歷,曾到 過臺灣,他的航路如何?沒有記載。不過,從《島夷誌略》一書的安排, 略可窺見他的航程。該書第一個論述的地點是澎湖,他說:「自泉州順風二 晝 夜 可 至 。 」 因 此 , 很 有 可 能 他 是 先 到 澎 湖 。 然 後 再 前 往 「 琉 球 」, 即 臺 灣 。 在該條最後,他說:「海外諸國蓋由此始」,意即他以後前往其他國家旅行 是從臺灣為起點。如果此一推論可靠,則當時應有環繞南海周邊國家的航 線存在。該書三島條亦提到:「男子常附舶至泉州經紀,罄其資囊,以文其 身,既歸其國,則國人以尊長之禮待之,延之上座,雖父老亦不得與爭焉。」 據此可知,從菲島中部經由臺灣到泉州,已是當時的一條航路。
五、 宋朝新開闢至呂宋之航路
在中國宋朝初年,約在第 10 世紀中葉,在中文文獻中記載了從越南中 部的占城到呂宋的航程,該一記載主要是為了說明占城的方位,而介紹了 占城和呂宋的距離和方位,這是很值得注意的紀錄。
宋朝太祖建隆二年(961 年)春正月,占城國王遣使來朝。根據《宋史‧占 城本傳》:
占城國在中國之西南,東至海,西至雲南,南至真臘國,北至驩州 界。汎海南去三佛齊五日程。陸行至賓陀羅國一月程,其國隸占城 焉。東去麻逸國二日程,蒲端國七日程。北至廣州,便風半月程。 東北至兩浙一月程。西北至交州兩日程,陸行半月程。63
文中所講的「麻逸」,是位在菲律賓中西部的民多羅島(Mindoro);64「蒲端商人前往中國都是從廣州登岸,麻逸商人第一次前往中國就能到廣州,而 非泉州,顯然麻逸商人是循其他東南亞國家的航海路線前往廣州。就此而 言,麻逸商人可能不知道從呂宋經臺灣前往廣州之航路。
第四,汪大淵在 1330-1334、1337-1339 年兩次從泉州出海遊歷,曾到 過臺灣,他的航路如何?沒有記載。不過,從《島夷誌略》一書的安排, 略可窺見他的航程。該書第一個論述的地點是澎湖,他說:「自泉州順風二 晝 夜 可 至 。 」 因 此 , 很 有 可 能 他 是 先 到 澎 湖 。 然 後 再 前 往 「 琉 球 」, 即 臺 灣 。 在該條最後,他說:「海外諸國蓋由此始」,意即他以後前往其他國家旅行 是從臺灣為起點。如果此一推論可靠,則當時應有環繞南海周邊國家的航 線存在。該書三島條亦提到:「男子常附舶至泉州經紀,罄其資囊,以文其 身,既歸其國,則國人以尊長之禮待之,延之上座,雖父老亦不得與爭焉。」 據此可知,從菲島中部經由臺灣到泉州,已是當時的一條航路。
五、 宋朝新開闢至呂宋之航路
在中國宋朝初年,約在第 10 世紀中葉,在中文文獻中記載了從越南中 部的占城到呂宋的航程,該一記載主要是為了說明占城的方位,而介紹了 占城和呂宋的距離和方位,這是很值得注意的紀錄。
宋朝太祖建隆二年(961 年)春正月,占城國王遣使來朝。根據《宋史‧占 城本傳》:
占城國在中國之西南,東至海,西至雲南,南至真臘國,北至驩州 界。汎海南去三佛齊五日程。陸行至賓陀羅國一月程,其國隸占城 焉。東去麻逸國二日程,蒲端國七日程。北至廣州,便風半月程。 東北至兩浙一月程。西北至交州兩日程,陸行半月程。63
文中所講的「麻逸」,是位在菲律賓中西部的民多羅島(Mindoro);64「蒲端國」是位在民達那峨島北部的布端(Butuan),在阿古山河(Agusan River)的下65
另外據《食貨志》之記載,宋朝:
開寶四年(971年),置市舶司於廣州,後又於杭、明州置司。凡大食、 古邏、闍婆、占城、勃泥、麻逸、三佛齊諸蕃並通貨易,以金銀、 緡錢、鉛錫、雜色帛、瓷器,市香藥、犀象、珊瑚、琥珀、珠琲、 鑌鐵、鼊皮、瑇瑁、瑪瑙、車渠、水精、蕃布、烏 、蘇木等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