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搬砖道人

VW ..........VW...........

[复制链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0 10: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從周初青銅器看殷商遺民的流遷

李宏 Li-Hong
河南省博物院研究員


摘要:
從周初青銅器看殷商遺民的流遷
Analysis on the Migration Route of Shang Dynasty People by Studying on Bronze
李宏 Li-Hong
河南省博物院研究員
商末周初,中華民族文化在戰亂中走向整合與新生。在這其間,殷商遺民作 為先進的商代青銅文化之負載者,從中原腹地向關中、洛邑、北燕、齊魯江淮、 宋衛之地遷徙,在聚集與擴散中與周邊民族匯融。本文追溯殷遺民的流徙路線, 結合周初青銅器的特徵與分布情況,以期探求商周文化的撞擊在華夏文明發展中 所產生的深遠影響。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0 10: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0 10: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從文面圖像看內亞高加索種游牧民族 與華夏的早期接觸*
                             陳健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歷史學系
提  要
本文從一種特殊的捲雲狀文面圖樣,探討先秦時期內亞高加索種早期游牧民 與華夏民族的早期接觸問題。本文發現:在陝西扶風所出土的西周高加索種造型蚌 雕臉上的捲雲狀文面圖案,同時也在南俄、烏拉山區、中亞大夏地區、新疆、南西 伯利亞以及中國北方的考古遺物上出現,說明此種文面圖樣或與內亞早期游牧民有 關。而在臉上施以捲雲文面的習俗,更可能是一種早期印歐人的傳統。從陝西出土 高加索種造型蚌雕一事可以得知,至遲在西周時期,華夏民族與來自內陸歐亞的高 加索種系民族已發生某種程度之接觸與交往,可視為是騎馬游牧文化東漸的一個側 面。而先秦中國與印歐人的早期接觸,其實不一定是來自新疆地區,從南西伯利亞 與西部蒙古南下的高加索種早期游牧民,可能才是華夏民族最先接觸到的白種人。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0 10: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  言
早期中國與高加索種人(白種人 Caucasoid,或稱歐羅巴種 Europoid)之間的 接觸,特別是與印歐人(Indo-Europeans)間的文化互動,向來是西方漢學界相當 關注的問題。1 究竟華夏民族與印歐人的接觸可上溯至哪個時期?雙方又是透過何 種途徑而發生接觸與文化互動?都是值得進一步探索的問題。自從上世紀後半葉以 來,新疆發現了數量龐大的古代高加索種人乾屍,曾引起西方學術界的廣泛注意。 但截至目前為止,新疆地區仍是高加索種人在中國境內分佈的東界,就目前體質人 類學的材料來看,白種人在上古時期似未進入甘肅,哈密地區是中國境內漢代以前 高加索種人分佈的極東界。不過就體質人類學以外的考古文物來看,早在先秦時 期,高加索種人似已與華夏民族有所接觸。本文擬從一種特殊形狀的文面圖案入 手,試圖揭示古代內陸歐亞高加索種游牧民族如何與東方的華夏民族發生接觸。從 考古圖像來觀察,一種與日後斯基泰(Scythians)、塞種(Saka)相近的早期內陸 歐亞游牧民族,至遲在西周時期已接觸到中國北部的華夏民族。易言之,中國與來 自內陸歐亞的游牧(胡)文化發生互動的時間應可上溯至西周,而非遲至趙武靈王 胡服騎射的戰國晚期。
    一、西周蚌雕所引發的高加索種人東進問題
1980 年秋,陝西周原考古隊在扶風召陳西周建築遺址中,發現了兩件作為骨笄 帽所使用的蚌雕人頭像。因為這兩個編號分別為 80FCT45: 2 與 80FCT45: 6 的蚌雕 頭像表現出極為明顯的高加索種特徵(圖 1),出土後隨即引起了學界的廣泛注意。 80FCT45: 2 號頭像的面部特徵為長臉、高鼻深目、窄面薄唇,頭戴尖角護耳帽,但 帽頂遭鋸斷。帽上刻有等距之豎線條,推斷是一種毛織的尖頂硬高帽。80FCT45: 6 也戴著相同造型的帽子,帽頂同樣被鋸掉,唯一不同的是帽頂橫截面上刻有一「 」 符號,即巫字。其面部特徵亦為長臉、高鼻深目、窄面薄唇。2 特別值得注意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0 1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雕像兩側臉頰部位各刻有一個呈蝌蚪狀的陰線紋(圖 2),3 疑為一種文面或刺
青圖案。而關於兩個蚌雕的製作年代,據劉雲輝考訂至遲不會超過西周晚期。4
以往學界多將注意力集中於蚌雕上的「 」(巫)符號,如楊寬先生提出?a href="/home.php?mod=space&uid=158166" target="_blank">@ 兩個具有白色人種特徵的人頭蚌雕,是由西方東來的「胡巫」。5 林梅村認為此符 號與阿富汗西伯爾罕(Siberghan)黃金之丘(Tillya-tepe)遺址中一件劍鞘上的卍
(萬)字紋飾相同,並據此認為蚌雕應與月氏有關。6 饒宗頤另指出此符號與西亞 五千年前 Halaf 女神肩上的符號完全相同(圖 3),7 梅維恆(Victor. H. Mair)則進 一步據此將中國的巫與古伊朗語之“Maguš”做了聯繫,認為當時西周宮廷中已有 來自西亞的巫師。8 此外李零在一篇研究中國早期「巫」的文章中也提到了這兩個 蚌雕材料,並指出中國古代的「巫」一直同「胡巫」有很大的關係。9 故基本上目 前學界普遍認為此蚌雕與古代的巫有密切關聯,10 這暗示了這兩個蚌雕所代表的族 群,在西周時期可能是以胡巫的身份在中國活動。至於這兩件蚌雕是否為中國本土 製品?頗成疑問。梅維恆11 與劉雲輝12 均認為是在中國本土製造的,不過考慮到在 秦始皇兵馬俑之前,此種近乎完全寫實的藝術風格在中國似較罕見,且其帽頂看來 是遭到後來使用者的截斷,因此不能排除這兩件文物是來自中國域外的舶來品。13
在中國西周時期的文物中,這兩件蚌雕似非唯一的白種人文物,夏含夷 (Edward L. Shaughnessy)指出:上海博物館館藏的一件西周早期的青銅轅飾,為 虎食人之母題,他認為從圖版可看出老虎下面的人頭應也是白種人(圖 4)。14 由於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0 10: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件轅飾具有明顯的中國本土鑄造特徵,說明周人對白種人已有相當深刻的認識, 夏氏認為該件轅飾的高加索種造型,為梅維恆所主有白種人住在周原之說提供了旁 證。15
西周時期尚有幾例疑似高加索種人物造型之出土圖像,從圖像觀之或存疑慮, 然在此也一併提出供學界參考。如北京昌平縣所出土的一把西周劍柄頭部,劍柄雖 殘損,但仍可看出刻畫了一個人頭像,容貌大眼,嘴上蓄髭,被 Emma C.Bunker、 Mera Csorba 等人認為具有高加索種的外貌。16 西方還有一件中國劍鞘飾收藏品
(The Therese and Erwin Harris Collection),其頂部有兩個作跪姿狀的小人像(年代 被定為公元前十世紀),造型杏眼、高鼻、厚唇、大耳,也被 Bunker 教授認為具有 高加索種的面貌。17 又美國佛瑞爾博物館(The Freer Gallery of Art)所藏之玉人頭 像,具有大眼、高鼻的特徵(圖 5),18 潘其風認為有胡人典型之高鼻深目形象。19 該玉人頭像原著錄之年代為西周早期(11th -10th c.B.C.),20 但有學者認為年代可能 還要更早。21
由於在甘肅以東的中國境內,迄今為止並未發現秦漢以前的高加索種人骨, 依據目前發掘的體質人類學材料來看,高加索種人在秦漢以前的分佈地域,似未超 過現今新疆的哈密地區。同時甘、青地區目前的古人類學資料也表明,至少在敦煌 以東的河西地區所發現的新石器時代至秦漢以前的各種古代文化類型居民,都屬於 蒙古人種的支系類型,並未發現可靠的高加索種成份。與此相對,在新疆境內,已 知屬於高加索人種居民的古文化遺址僅向東分佈到哈密地區,時間可上溯至公元前 十三世紀以前,並未越過今天的新疆、甘肅交界地區。22 也就是說到目前為止,河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0 10: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西走廊地區的原始居民都屬於蒙古人種中的東亞類型,並沒有發現可靠的高加索種 成份,23 河西走廊似為早期東西方人種在中國境內的地理分界線。24 所以這兩個西周 時期有明顯高加索種特徵的蚌雕,就成為早期東西兩大人種(黃、白)遷徙與接觸 的一項重要指標,被認為是西周晚期周人已和歐羅巴人種有所接觸的證據。25 蚌雕 上所表現的高加索種人究係屬於哪個民族?他們是透過何種路徑而來到中國?其與 早期華夏民族又是怎麼樣的一種互動關係?凡此都是學界值得探討的重要議題。
二、有關西周蚌雕的族屬
有關這兩個高加索種蚌雕的族屬,學者們各有不同的意見。羅宏俠僅指出其 為居住於新疆、伊朗、土耳其一帶的亞利安人相貌,26 林梅村認為是吐火羅人(月 氏),27 陳全方認為蚌雕的族屬為大月氏或烏孫,28 其他如尹盛平、29 饒宗頤、30 劉雲 輝31 及水濤32 均認為此蚌雕與塞種有關。斯維至則主張蚌雕頭像的族屬應為獫狁, 而獫狁即塞種;33 梅維恆沒有特別指明蚌雕是屬於哪個民族,但他認為應將蚌雕的 族屬聯繫到安德羅諾沃(Andronovo)文化。34 由於這兩個蚌雕上並沒有暗示其族 屬的其他文字,因此有關其族屬推定,便存在著無可避免的臆測性。本文現嘗試從 蚌雕的文面圖案入手,希望能進一步廓清該蚌雕的族屬問題。
於身上進行文面或刺青是人類社會的一種古老習俗,35 在華南及沿太平洋一帶 尤為風行。但古代中國北方地區的少數民族如戎狄、匈奴等亦有此俗,《史記.匈 奴列傳》載: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0 10: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匈奴法,漢使非去節而以墨黥其面者不得入穹廬。王烏,北地人,習胡
俗,去其節,黥面,得入穹廬,單于愛之。36
雖然匈奴要求漢使黥面可能是一種**的舉動,表示漢使已臣服於匈奴,但不 能排除黥面是匈奴之故俗(引文曾強調王烏「習胡俗」),因此匈奴要求漢使須按照 匈奴之俗黥面,有入境隨俗的意味。
而就考古圖像資料來觀察,中國北方少數民族的文面習俗可能與其西北方的 內陸歐亞地區有關。阿爾泰地區巴澤雷克(Pazyryk)墓地所出土的木乃伊,留下 了內亞早期游牧民刺青風俗的實體證據(圖 6),37 這符合西方早期文獻的記載。據 西波克拉提斯(Hippocrates)的描述,「大部分的游牧斯基泰人(Scythians)在肩 膀、胳臂、手腕、胸、臀和腰部,都有刺青的痕跡」;38 羅馬地理學家 Pomponius Mela 則提到,西徐亞地區的阿加菲爾斯人(Agathyrsi)會依據其貴族血統的不同 程度,在身上及臉上施以文身(II , 10)。39 刺青在古代印歐人中似乎是個常見習 俗,希臘、羅馬的史家們曾指出不列顛人(Britons)、伊比利亞人(Iberians)、高 盧人(Gauls)、哥德人(Goths)、條頓人(Teutons)、匹克特人(Picts)、蘇格蘭人
(Scots)、伊利里亞人(Illyrians)與東阿爾卑斯的 Iapodes 人都有刺青的習俗。40 希 羅多德(Herodotus)曾經提到在色雷斯人之中,「刺青被認為是出身高貴的標幟, 身上沒有刺青則就表示是下賤的人」(V , 6),他同時提到了波斯人曾在奴隸頭上 施以刺青的事情(V , 35),41 而希臘人在奴隸身上刺青的作法應是受到波斯人的影 響。42 色諾芬(Xenophon)於《長征記》(V)一書亦提及小亞細亞麥敘諾基亞人
(Mossynoecians)的文身,說他們「在前身及後背上都有文身的圖樣」。43 至直十九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0 10:58: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紀末,西部西伯利亞地區(鄂畢河與葉尼塞河之間)的 Selkup 人仍有在臉部、 手部與足端刺青的習俗。44 因之,西周蚌雕上的文面圖像或可作為一個線索,幫助 我們瞭解蚌雕人像與內陸歐亞古代民族間的族屬關係。
西周蚌雕頭像的臉頰部位,有明顯的水滴狀文面刻痕,疑為一種捲雲紋的簡 化表現。而在西周時期,此種臉頰捲雲狀文面並非是孤立的個案,如果蚌雕不能排 除是從域外輸入的舶來品,那麼前章提到的美國佛瑞爾博物館所藏西周玉人頭像, 將提供一個具有本土藝術特徵的圖像證據。該玉人頭像面部即有明顯的捲雲狀文面
(圖 7),45 而與這種捲雲紋近似的文面圖案,亦見於南俄、烏拉山區、中亞烏茲別克 與新疆一帶,為我們在探索這兩個蚌雕的族屬問題時,提供了相當重要的線索。在 中亞與南俄一帶的游牧民族如斯基泰人與年代稍晚的薩爾馬特人(Sarmatians)或 塞種,他們也有臉部文面之俗,而他們的文面圖案亦有捲雲紋。
與西周蚌雕年代較為接近的捲雲狀文面例子,出現在希臘公元六前世紀的古 陶瓶,這個斯基泰人作吹笛狀,腰際掛一矢箙(gorytos),臉上戴著一個 φορβειά (Capistrum 籠頭 headstall),而籠頭上方的臉頰上有一個與西周蚌雕類似的捲雲狀文
面(圖 8)。46
希羅多德在《歷史》一書中提到了有關斯基泰民族的起源,特別提到了斯基泰 人原本是居於亞洲的傳說。他說斯基泰人是遭到東方瑪撤該塔伊人(Massagetae) 或伊賽多涅斯人(Issedonians)的驅趕,才往西侵入了原本是奇姆美利亞人
(Cimmerians)的國土,並逐走他們進而盤據於黑海北岸: 此外還有另一個傳說,這個傳說的說法是我個人特別認為可信的。這種說 法的大意是這樣:居住在亞細亞的游牧的斯奇提亞人由於在戰爭中戰敗而 在瑪撤該塔伊人的壓力之下,越過了阿拉克塞斯河(Araxes),逃到了奇 姆美利亞人的國土中去(因為斯奇提亞人現在居住的地方據說一向是奇姆 美利亞人的土地)。(IV , 11)47 除去敘佩爾波列亞人(Hyperboreans)之外,所有這些民族,而首先是阿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0 10:5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里瑪斯波伊人(Arimaspi),都一直不斷地和相鄰的民族作戰;伊賽多涅斯 人(Issedonians)被阿里瑪斯波伊人趕出了自己的國土,斯奇提亞人又被 伊賽多涅斯人所驅逐,而居住在南海(黑海)之濱的奇姆美利亞人又因斯 奇提亞人的逼侵而離開了自己的國土。

因此若依希羅多德的記載,斯基泰人原先是一個亞洲民族。而對於上古時期游 牧於現今中亞一帶的斯基泰人,波斯人稱其為 Saka(Sacae)。據希羅多德記載: 這些人雖是阿米爾吉歐伊.斯奇提亞人,卻被稱為撒卡依人(Sacae),因
為波斯人是把所有斯奇提亞人都稱為撒卡依人的。


Saka 之名,最早見於阿喀美尼德朝(Achaemenids)波斯大流士一世(Darius I, 521-486 B.C.)的貝希斯登(Behistun)銘文。50 在這塊碑文之中特別提到了 Saka 屬於大流士一世所轄二十三區之中的一員,並提到了大流士同戴著尖帽的 Saka 人 之間的戰鬥。51 Saka 人還曾加入大流士的軍隊攻入希臘,此事見於 Ctesias 所著的 書籍中,此人與詩人 Aeschyros(525-456B.C)同時,所以 Saka 一名,至少在公 元前六世紀半至五世紀半的前期,已為希臘所知無疑。52 在希臘拉丁史家的著作 中,Saka 被稱為 Saca 或 Saga,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和《摩河婆羅多》中亦稱為 Saka。53 至於 Saka 一詞的涵意,有的釋為「鹿」,有的釋為「犬」,也有將之釋為
「強而有力的」,Szemerényi 認為該詞為「漂泊者」、「遊蕩之游牧人」之意。54 而?a href="/home.php?mod=space&uid=158166" target="_blank">@ 個民族在中國史料中被稱為「塞種」。
塞種之名,在中國史料首見於《漢書.西域傳》烏孫國條: 烏孫國,......本塞地也,大月氏西破走塞王,塞王南越縣度,大月氏西居 其地,後烏孫昆莫擊破大月氏,大月氏西徙臣大夏,而烏孫昆莫居之,故 烏孫民有塞種,大月氏種云。55
塞(上古音讀如 sək)種應即西史上所見之 Saka。56 關於其起源,這是爭議很大的問題,一般認為 Saka 是 Scythian 部落聯盟中的一部。57 約在斯基泰人形成大 部落同盟時,一些原始塞人從斯基泰的基本分佈地區分離了出來,向遙遠的東方遷 徒,而到達了中國的邊地。58 但也有持相反的意見,認為塞人是從突厥斯坦的極東 部、西藏和天山遷到中亞來的,他們就是突厥的先驅者。59 另有學者認為他們本來 就起源於中亞,是中亞土生土長的民族,60 或認為他們來自臨近中亞的南西伯利亞 阿爾泰地區。61 總之,塞人確切的起源和部族構成至今仍不清楚,俄國學者則曾以
「早期游牧民」62 來稱呼這諸多的游牧民族,而不問是否為斯基泰、薩迦或塞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电动车论坛

GMT+8, 2024-11-27 10:21 , Processed in 0.06530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