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搬砖道人

VW ..........VW...........

[复制链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1 10: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表二旨在顯示進士家庭之仕宦與非仕宦背景。此表之製作以家族為單 位,凡進士之曾祖、祖父、父親中有一人具有仕宦背景者,該家即列入「仕 宦」,若無,則列為「布衣」。三代祖先雖無明確仕宦紀錄,但若史料中顯示 該家為「屢世簪纓」、「出身閥閱」及「勛臣之後」,則亦列入「仕宦」。


表二顯示:在現知蒙古、色目進士 240 人中,家世可考者 101 人。其中 來自仕宦家庭者,多達七、八成之多(蒙古、色目進士分別為 73%及 85.7 %)。而出身布衣家庭者不過一、二成( 27%及 14.3%)。但是表二顯示元統 元年科進士出身仕宦之家的比率遠低於其他 15 科。出身於仕宦家庭之元統 元年科進士佔 63.3%,而其他 15 科之蒙古、色目進士則有 98.1%來自官宦 家庭,兩者差異甚大。此一差異當係反映統計 15 科進士所根據資料本身的 缺陷。15 科進士因為家庭背景缺乏記載而未列入統計者為數龐大。依常理 推測,缺少記載之家庭,布衣背景者應多於仕宦。而《元統元年進士錄》記 載該科進士家庭的資料較為完備,所反映者應近實情,亦即出身仕宦家庭之 進士應為六成有餘,而來自布衣家庭者亦有三成多。

表三進一步顯示蒙古、色目進士家庭的實際仕宦狀況。本表係以進士的 個別祖先為計算單元。240 名蒙古、色目進士前三代祖先共有 720 人,經歷 可考者為 249 人。在此 249 人中,具有仕歷者近七成,未仕者約佔三成
(30.9 %)。而在曾經出仕者之中,以擔任中官者為最多(23.3 %),任高官者 約略相當(22.9%),擔任低官及蒙制官者各佔百分之十,遠少於曾任中、上 官職者。另有少數祖先雖曾出仕,但其官職現已無法知曉(2.8%)。
表三中的元統元年進士祖先擔任高官者遠少於其他 15 科(15 科與元統 元年科分別為 10.3% 與 38.1%),而未仕者則超過 15 科進士祖先甚多(分別 為 11.5 %及 47.1 %)。兩者歧異之由來,除上述緣由外,另一原因為:《元統 元年進士錄》所記祖先官歷(父親一輩最為相關)皆為進士登第時之職務, 而採自碑傳的 15 科進士祖先的官職則為其最高職位,兩者自有很大出入。
雖然有關元統元年科與其他 15 科進士祖先的仕進資料頗有軒輊,但皆 顯示蒙古、色目進士大多來自仕宦家庭,而其三代祖先曾任中、上官職者比 比皆是。為何甚多蒙古、色目進士出自屢世簪纓的名門貴族是一值得探討的 課題。蒙古、色目世家子弟原是族群與根腳制度下的寵兒,為何必須在場屋 之中與布衣寒士一爭短長?此一現象必須自元朝官制尋求解釋;元朝雖然重 視族群與門第之差別,但對蔭襲特權仍有限制,蒙古、色目世家子弟並不能 人人盡得高官貴爵。忽必烈定制以後,武官子孫可以承襲,文官後裔僅可承 蔭,且限一名,並又規定「若有餘子,不得於官府自求職事,諸官府亦不許 任用。」10 雖然此種規定有如具文,難以貫徹。而且「根腳深重」之家,除 子弟一人蔭襲父職外,餘子往往亦可進入「怯薛」(Kesig),11 擔任皇家侍 衛,然後便可出仕,官職可高可低。但是,此一終南捷徑,即在高門子弟 中,亦非人人可得。就讀國子學與應試科舉便成為長子以外的官宦子弟入仕 的補救途徑。以致甚多高門華族子弟皆以科舉晉身官場。現以下列五例具體說明蒙古、色目高門子弟不得不在蔭、襲之外別以科舉為入仕之途徑的原
因:
(一)燮理溥化,出身蒙古斡羅納兒氏世家。五世祖啟昔禮在成吉思汗 朝立有大功,獲任為千戶並封答剌罕。曾祖曩加台,事蒙哥汗為近侍。從祖 哈剌哈孫(1257-1308)在成宗時代任中書右丞相,位極人臣。12 燮理溥化與 哈剌哈孫共曾祖,其祖、父二代事跡不詳。13 但虞集題燮理溥化編撰《斡羅 氏世譜》說:哈剌哈孫「一從之孫已有困乏之嘆。」14 即指燮理溥化輩而 言,可見在經濟及政治上業已困頓。
(二)月魯不花(1308-1366)與其弟篤列圖出身蒙古遜都思氏名門,分 別為元統元年(1333)與至正 5 年(1345)進士。五世祖赤老溫為成吉思 汗的「四傑」之一。15 四傑皆為成吉思汗最親密的勛臣,子孫世代金紫相 繼,位列王相。元人稱此四家為「大根腳」。其中赤老溫家較為隱晦,但仍 不失為中上等的官宦世家。月魯不花兄弟之曾祖察剌月里從窩闊台汗經略中 原,官至隨州達魯花赤。祖忽訥以萬戶平宋有功,轉任江西肅政廉訪使。忽 納卒後當係由長子式列烏台承蔭。次子脫帖穆耳(1265-1344)即月魯不花 之父,以勳家子得以供職怯薛,後任千戶所達魯花赤,鎮守明州、越州。16 長子大都襲千戶之職。月魯不花與篤列圖分別為其三、四子,自無襲職可 能,遂由科舉入仕。
(三)孛顏忽都,欽察族玉耳別里伯牙吾台氏,泰定 4 年(1327)進士。 其家出身軍伍,早期不算顯赫。曾祖忽都思,位不過管軍百戶,祖和尚襲父 職,從平宋,官至浙西提刑按察使。17 父千奴承襲父職。武宗即位之際,有 定策功,拜平章政事,商議樞密院事,地位極高。孛顏忽都為千奴之第五 子,由於其四位兄長皆已出任御史、萬戶等職,孛顏忽都乃以科舉進身。18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1 10: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答祿守禮、守恭、與權為叔姪,出身於答祿乃蠻氏名族,分別為 泰定4年(1327)、至順元年(1330)、至正 2 年(1342)進士。守恭、守禮 兄弟為乃蠻塔陽罕弟屈出律五世孫。屈出律之子,亦即守恭輩之曾祖抄思
(1205-1248)是由成吉思汗二皇后古兒別速扶養成人。後授萬戶,鎮潁州。 其子別的因(1229-1309)官至台州路達魯花赤。別的因子四人,已有二人 未仕。19 守恭、守禮一輩中,長兄孛蘭奚用別的因之蔭為宣城縣達魯花赤, 秩不過七品。守恭、守禮遂由科舉入仕。在下一輩中,與權行三,亦無承蔭 機會,不得不由科舉出身。20
(五)廉惠山海牙與廉方皆出身畏兀兒人中極為顯赫的的高昌廉氏家 族,分別為至治元年(1321)與元統元年(1333)進士。21 廉方之曾祖布魯 海牙(1197-1265)為忽必烈之母唆魯忽帖尼的家臣,與皇家關係密切,官 至順德路宣慰使。22 布魯海牙子孫中以廉希憲(1231-1280)地位最高,為忽 必烈朝著名儒相。但是,廉氏宗支繁衍,布魯海牙有 13 男,53 孫。孫輩以 下,人數更多,自不能人人得官,即在希憲兄弟一輩中,已有多人未曾任 官。廉方之祖,名字已佚,應為希憲昆季。《元統元年進士錄》載其官爵為
「口陽郡侯」,顯為封贈。父廉甫,散官資品為將仕郎,不過是八品卑秩。23 廉方之入國子學並由科舉入仕,並不意外。而惠山海牙為廉方之伯叔輩,父 阿魯渾海牙任廣德路達魯花赤,早卒,惠山海牙亦由科舉入仕。24
至於中門以下的蒙古、色目子弟,須以科舉為進入仕宦之一途徑更為自 然。蒙古人中,如延祐 5 年(1318)右榜狀元忽都達而(1296-1349),為蒙古捏古思氏。其祖火者,任泰興縣達魯花赤,官不過從六品,父阿散,未 仕,護都達兒因而無法由蔭襲入仕。25 泰定 4 年(1327)進士哈剌台,哈兒 柳溫台氏,為中千戶所達魯花赤馬馬之孫。26 元制武官官位可由子孫承襲, 馬馬所任中戶所達魯花赤之位先由哈剌台父輩彥智傑承襲。哈剌台輩共有兄 弟七人,哈剌台行四,千戶職位由其五弟奧魯帖木兒承襲,其餘六人中,有 四人「治進士業」,皆欲由科舉入仕,唯有哈剌台登進士第。色目人中,教 化,西夏人,亦為泰定 4 年進士。27 其祖述哥察兒,官至濬州達魯花赤,父 哈剌哈孫,任漢陽府達魯花赤,為四品之官。子孫承蔭應為八品。教化在兄 弟三人中為季弟。其仲兄納嘉德承蔭為縣達魯花赤。教化遂由科舉入仕。
下層官員子孫以科舉來增加入仕機會的需求自然更為迫切。下列蒙古進 士泰不華(1304-1352)、完迮溥花、完迮口先(?-1305),色目進士安住、 邁里古思(?-1358)、袁州海牙等人皆可為例。泰不華,蒙古伯牙吾台氏, 至治元年(1321)進士。父塔不台,任台州路錄事判官,不過從八品卑職。 28 完迮溥花、完迮口先兄弟,蒙古忙古台氏,分別為泰定元年(1324)及元 統元年(1333)進士。祖張撞忽,任景陵縣主簿,父保,承事郎,分別為從 八品與從七品官職。安住,泰定元年(1324)進士,西夏人。父阿闋,出身 吏員,官至中衛千戶所知事,階不過從八品。29 邁里古思,亦西夏人,至正 14 年(1354)進士,其碑傳中雖言其父「官於杭州」,但未明言其官職,又 言其「家貧,授徒以養母」,其父應為卑職小官。30 而袁州海牙,畏兀兒人, 至正 5 年(1345)進士,其祖任袁州稅務大使,亦僅為八、九品之職。31 ?a href="/home.php?mod=space&uid=158166" target="_blank">@ 些八、九品官員子弟即得恩蔭,亦是流外雜職,自不及科舉出身之優渥。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1 10: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科舉的施行對那一類家庭最為有利?定居中原較早,漢化較深的中、上 層蒙古、色目文官家族子弟顯然最易於躍登進士第,在科舉恢復後最初幾科 尤其如此,遂造成父子兄弟接踵登科的現象。色目人中的畏兀兒族偰氏、廉 氏、汪古族馬氏、康里太禧奴家族、唐古斡玉倫徒家族,蒙古人中答祿乃蠻 氏、遜都思氏皆可為證。
偰氏、廉氏、馬氏都是元朝初期即已漢化之色目家族。高昌偰氏祖先歷 經突厥、回紇、畏兀等國,皆為「國相」,可說是內陸亞洲史上顯赫最為持 久的世家,亦屬本國知識菁英階層。32 偰氏入華第一代之岳璘帖穆爾
(?1196-?1262)在成吉思汗季年任河南等處達魯花赤,其家因而徙居中 原,岳璘帖穆爾之子哈剌普華(1246-1284)幼年即習「畏兀書及語、孟、 史、鑑文字,記誦精敏,出於天性」,33 其時約在蒙哥汗時代,當時蒙古、色 目人研習漢學者尚不多見,偰氏可說是其中先驅。大德(1297-1307)中, 哈剌普華之子偰文質任江西行省理問,其家遂徙居隆興(南昌),延師教授 子姪,「書聲琅琅東湖之上,晝夜不絕」,34 有如江西名儒劉岳申所說:「親 見元帥奉親教子,當時豈知後有科舉興?蓋十年貢舉始行。貢舉行而偰氏一 家兄弟如拾芥,此天也。」可見偰氏以漢學教育子弟早於科舉十年,因而其 子弟在科舉恢復之後,取金紫如拾芥。文質之子偰玉立(延祐 5 年〔1318〕 進士)、偰直堅(泰定元年〔1324〕)、偰哲篤(延祐 2 年〔1316〕)、偰朝吾
(至治元年〔1321〕)及其姪善著(泰定 4 年〔1327〕)於六科之間,接踵登 第,一時傳為美談,號為「六桂」。其後文質之孫輩偰百遼遜(?-1360,至 正 5 年〔1345〕進士)、姪孫正宗(至正 5 年〔1345〕)、阿兒思蘭(至正 8 年〔1348〕)亦相繼上榜。而百遼遜之弟偰帖該亦中鄉貢進士。故偰氏兩代 之間,登進士第者九人,中鄉試者一人,遂成為元代最為成功的科第世家。 延祐首科出身的名臣許有壬(1287-1364)稱讚偰氏說:「唐宋科舉盛時,儒 家世科,未有如偰氏一門兄弟之盛,天下傳為美談。」35
33
與偰氏相較,汪古馬氏僅略為遜色。36 汪古為遼金以來居住陰山以北的突厥語部族。因其居處於草原與農業地區邊緣,與中原往來密切,其中早有 漢文士人存在。延祐 2 年(1315)進士馬祖常、祖孝之高祖馬慶祥(1178- 1223)於金季仕至鳳翔兵馬判官,「善騎射而知詩書」,顯然熟諳漢文。37 曾 祖馬月合乃(1216-1263)於蒙哥汗時代即以拯救流亡之儒士知名。38 祖常稱 他「世非出於中國,而學問文獻過於鄒魯之士,」39 可見月合乃深通漢學。 他又羅致名儒敬鉉教授子弟。月合乃之孫,亦即祖常、祖孝之父馬潤
(1255-1313)係以「文墨入官」,著有《樵隱集》,為一詩人。40 此時馬氏?a href="/home.php?mod=space&uid=158166" target="_blank">@ 然已以漢文全面教育子弟,以致在科舉恢復之後,祖常、祖孝兄弟聯翩成首 科進士,41 此後,祖常之諸父世德登至正 2 年(1342)第,42 從弟祖善亦為 進士,科次不詳。43 至順元年(1330)進士金哈剌亦出於馬氏一族。44 此 外,由國子學公試入仕亦即所謂「國子進士」者尚有祖謙、祖憲、獻子等 人,人數之多幾可與偰氏比美。蘇天爵稱馬氏:「初尚書(月合乃)有子十 一人,孫二十人,曾孫三十餘人,或執業成均,擢進士第,皆清謹文雅,為 海內衣冠聞族」,45 可見馬氏為著名的書香科第世家。
高昌廉氏也是一個漢化先進而產生幾名進士的文官家庭。廉氏之始祖布 魯海牙(1197-1265)早在窩闊台汗 3 年(1231)已任燕南廉訪使,定居中 原。諸子中,廉希憲(1231-1280)係受忽必烈刻意培養的漢學人才。早在 乃馬真皇后稱制三年(1244),忽必烈即已命希憲從金狀元王鶚(1190-1273)學,希憲篤好經史,忽必烈稱之為「廉孟子」。46 希憲諸昆仲子姪皆受良好儒 家教育。希憲八弟希貢便是著名書法家。47 以後廉氏極重家庭教育,而且藏 書豐富,以致子孫受漢文化薰陶極深。雖然廉氏在元代政治上聲望甚盛,子 弟多可由蔭襲入仕,但仍產生了廉惠山海牙與廉方等二名進士。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1 10: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斡玉倫徒(都)與太禧奴亦出身於漢化較早的色目官宦家族。斡玉倫 徒,科次不詳,出身於西夏最為著名的儒學世家,五世祖斡道沖於西夏仁宗 時為該國中書宰相。高祖斡扎簀,掌國史,歸降蒙古為中興路管民官,祖朵 兒赤,官至雲南廉訪使,父斡仁通則任雲南行省理問。48 斡玉倫徒肄業國子 學,以《禮記》登進士第,並長於詩、書。49
太禧奴,至正 14 年(1354)進士,也是出身於元朝一個最重要之漢化 政治世家。50 其家原為康里部大人。太禧奴之高祖燕真為忽必烈的親密家 臣。曾祖不忽木(1254-1300)係由忽必烈精心栽培,也是最早的國子學 生,大儒許衡弟子。是至元晚期與元貞、大德時期之儒相,亦為散曲家。51 祖回回(1291-1341),叔祖夔夔 都是元朝中後期的名臣,亦是名重一時之書 法家。其家漢學傳統極為深厚,自較一般蒙古、色目子弟更易躍登進士第。
進士出身的家庭亦有不少係由將門轉化為士族。這種轉化有的在平宋後 即已開始,有的則始於科舉恢復之後。前述答祿守禮、孛顏忽都及月魯不花 等家族都是先後由軍官家庭轉化為士人家庭。守禮、守恭之曾祖別的因在平 宋前後已由武職轉任文官,歷任各府路達魯花赤。其子囊家台「有隱德」,
「篤學而尚志」,取答祿為漢姓,文圭為其漢名,又取「章瑞」、「橫溪」等 字號,顯然已士人化。52 其子姪守禮、守恭,其孫與權相繼成為進士,與其 家族之文士化自有因果關係。孛顏忽都之祖和尚也是在平宋後由軍職轉任文職。 亦有不少進士出身於武官家庭。其家或因徙居中原已久而士人化,或因
受科舉制度施行之激勵而開始教子讀書。蒙古進士中的月魯不花、篤列圖家 族,色目進士中的薩都剌、完澤溥化家族皆可為例。月魯不花、朵列圖之父 脫帖穆耳,由於久戍江南,漢化漸深。據說他「講閱之暇,日與賢士大夫 遊,懸弓箭著壁間,聚古今圖書列左右,延名師教其子」,黃溍說他「息馬 投戈,以文易武」,可謂寫實。脫帖穆耳命諸子皆從紹興名儒韓性(1266- 1341)遊,以致月魯不花及朵列圖榮登進士第。53 薩都剌之祖思蘭不花,受 知忽必烈,「命仗節鉞」,父阿魯赤,英宗朝留鎮雲代,可見薩氏祖先始終 擔任軍職。54 薩都剌為元朝最負盛名的大詩人,而其姪仲禮,亦中鄉貢進 士。而泰定元年(1324)進士完澤溥化(漢名沙德潤)之家族更是由武將家 族轉化為科第世家的最好代表。曾祖沙的從成吉思汗伐金。祖抄兒赤(漢名 沙全),官至松江萬戶府達魯花赤,其家遂居松江。55 其子某應是承襲萬戶府 達魯花赤之職。溥化諸弟姪在至正間登鄉貢多達四人。56 雖然科第之顯赫不 及高昌偰氏、汪古馬氏,但薩氏、沙氏皆可算是在科舉恢復後奮起讀書直接 由武將家庭成功轉化的新士族。
官宦子弟雖然在科舉中佔有優勢,但是有如《元統元年進士錄》所?a href="/home.php?mod=space&uid=158166" target="_blank">@ 示,仍有不少蒙古、色目進士出身布衣之家。這些布衣家庭的性質有進一步 探討的必要。而此一探討必須將進士家庭的戶計類別列入考慮。
「戶計」是元代戶役制度的一部分。57 全國人戶皆經檢定,為國家承當 特定的差役。諸色戶計如軍、民、匠、站、儒等戶,都本著「籍不准亂,役 皆永充」的原則,世守其業,權利、義務相去甚大。因而戶計類別是影響子 弟讀書、仕進的一個重要因素。《元統元年進士錄》列有各族進士戶計類別,便於研討。至於其他 15 科進士家庭所屬戶計已難以探究。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1 10:3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元統元年科而言,58 25 名蒙古進士中,現知其戶計者 11 人,全部出 身軍戶。色目進士 25 人中,現知其家庭戶計類別者僅 8 人。其中軍戶出身 者也多達 6 人(75%)。顯然元代進入中原之蒙古、色目人,除去任官者 外,大多納入軍戶,以作政權之保障。蒙古軍戶 11 戶中,僅三戶具有仕進 紀錄,色目軍戶六戶中,也僅有三戶為官宦家庭。其餘當為普通士兵家庭。 如右榜狀元同同,出身蒙古口口歹氏,真定路錄事司侍衛軍戶,祖先三代全 無仕進紀錄,顯然出於普通軍戶之家。同科蒙古進士阿虎歹、博顏歹、護都 不花、柏延烏台、脫穎,色目進士野僊普化、明安達耳等皆是如此。即使在 元統元年科之中,《進士錄》雖未有記載但實際是出身於普通軍戶之家者亦 不乏其人。右榜第二名余闕(1303-1358)便是出身廬州西夏軍人社區。宋 濂〈余左丞傳〉雖稱其父沙剌藏卜「曾官合肥」,59 但在《進士錄》中三代皆
無仕歷,顯然為一普通軍戶。 從以上探討看來,元代的科舉中,蒙古、色目官宦家庭佔有甚大優勢。
官宦家庭子弟登第者之比率遠高於布衣子弟。高級文官而漢化較早的家庭?a href="/home.php?mod=space&uid=158166" target="_blank">@ 然獲利最大,造成父子叔姪聯翩登第的現象。但是,蒙古、色目進士中亦有 二、三成來自布衣家庭,大多出身普通軍戶,為原甚閉鎖的蒙古、色目統治 菁英階層注入一些新血。

三、族群分布
在元代科舉中,蒙古、色目雖各享有一定配額,但在族群之內的各民族 或部族並無配額限制。各民族或部族錄取進士人數的多寡應反映該族漢化之 快慢,而其漢化之快慢又與其原有文化水平及在元朝之地位具有關聯,故有 探討之必要。現將有關蒙古、色目進士的族屬資料製為表四及表五。

表四所列為蒙古進士 34 人的族屬背景。該表顯示蒙古各部族或氏族所 產生之進士頗為平均,多寡相去並不懸殊。事實上,在進入中原之前,蒙古 各部大體皆為遊牧民。其中怯烈、乃蠻二部由於位處西蒙古,受到畏兀的影 響,文化水平較高。其他各族水平甚為相似。因此,各族的漢化起點可說相 同。入元以後,各族成員家族或位列廟堂,或分編於各千戶、萬戶之中,際 遇各不相同。而且,現存蒙古各族進士資料不多,主要限於現仍有碑傳資料 傳世的各個家族,家族在元朝之地位與文化取向對個人之影響顯然大於部族 或氏族。如乃蠻族產生五名進士,三名皆產生於答祿家族,即與其家族文化 取向具有密切關聯。


色目各族進士之多寡則與其本族原有文化背景關聯較大,色目人不是一 個民族,而是元廷為統治需要而設定的一個族群,族類極為繁多。色目之 「族」的意義與蒙古之「族」全然不同。蒙古之「族」指氏族或部族,而色 目各「族」原來或為國家,或為部族,或為宗教。其原有文化水平及其所受 漢文化影響之大小相差甚大。這些因素皆影響其族人漢化之快慢與登第之多
寡。
  根據表五,色目各族,依產生進士的多寡可分為三級:第一級為畏兀
(29 人)、回回(27 人)、唐古(19 人)三族。三族合計佔族別可考色目進士 的 84.3%,可見這三族在科舉中的優勢。第二級為哈剌魯(7人) 、汪古 (5 人)。第三級為欽察、康里、也里可溫,僅各產生進士一人。各族進士的
多寡相去甚遠。 畏兀、回回、唐古產生甚多進士的原因各不相同。畏兀自漠北西遷高
昌、北庭後改營城廓生活,廣泛吸收西域文化,形成甚高文明,早已擁有世 俗及佛教知識分子。60 加以歸順蒙古甚早,頗受蒙元朝廷重用,而且擔任文 職者最多。61 故畏兀人中的漢化家族甚多。產生九名進士的偰氏與產生兩名進士的廉氏便是屬於這類高度漢化的家庭。 元代回回泛指信仰伊斯蘭教的各族人,包括大食(阿剌伯)人、波斯人
及伊斯蘭化之突厥人。62 遷入中原者人數之多,在色目各族中名列第一。63 回回因有伊斯蘭文明為基礎,原有文化水平較高,不少回回人在遷入中原時 已是知識分子。而且,元廷對回回頗為重視,在理財、行政方面往往重用。 加以,元代回回除去隨蒙軍遷入中原者,尚有唐宋時代「蕃客」、「胡商」的 後裔,這些家族早已高度漢化。泰定 4 年(1327)進士蒲里翰、至順元年
(1330)進士馬原景都是出身於這類老回回家族。蒲里翰與蒲壽庚同族,64 壽庚家族早已漢化,其兄壽宸為一詩人。而馬原景之家於宋初入華,其祖先 在宋代登進士第者十人,武探花者一人,65 早已是一個科第家庭。
唐古氏即原來之西夏人。西夏原為一大國,其地受漢文化影響近千年。 66 而西夏亦為一包擁蕃、漢的國家。國中蕃、漢二學並重,而其科舉取士是 以儒學為內容,故其本國早已擁有漢文士人階層。67 如斡玉倫徒便是出自西 夏著名漢文士人家族,該家族入元之後,仍然歷代仕宦。但因該國抵抗蒙古 較烈,歸順以後政治地位不高,其人編入軍伍者甚多,如余闕便是出身戍守 合肥的唐古軍人家庭。同科進士伯顏(字魯卿)、明安達耳、塔不歹等也都 是唐古軍戶或軍人子弟。軍人身分可能妨害了唐古人讀書登科的機會,以致 進士數目不及畏兀、回回。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1 10: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級二族中,有如前文所述,汪古原有漢文士人存在。馬氏家族便是 一個明顯的例子。故馬氏子弟登科入仕甚為容易。但是,汪古原為人數不多的一個部族,68 不過四千車帳,而見之於紀錄者僅寥寥數家,以致登第人數 不多。
哈剌魯即唐代之葛邏祿,69 原為西突厥之一部,居住於巴爾喀什 (Balkash)海東之海押立(Qayaligh)周圍地區。哈剌魯人自 11 世紀後即開 始伊斯蘭化,但信仰景教與佛教者亦不乏其人。哈剌魯人兼事農業、牧業與 商業,是突厥遊牧民族中文化較高的一族。遷入中原的哈剌魯人大多繫身軍 籍,較為集中的屯駐地區有大名路濮陽(山東河北蒙古都萬戶府駐地)、河 南南陽及江浙慶元路等地。危素序迺賢《金台集》稱「其人之散居四方者往 往業詩書而工文章」。70 出身元統元年進士的大吉心、丑閭(字益謙)、託 本, 15 科進士中的塔海(慶元)、鐵閭(慶元)、完澤溥化(松江)、捏古柏
(慶元)等皆是出身軍人家庭。 第三級之也里可溫、欽察、康里各僅產生一名進士。原因不盡相同。也
里可溫(Erke’un)為對基督教徒及教士的通稱,包含族類甚廣。71 也里可溫 之原有文化水平因個人所屬族類不同而有甚大差異。也里可溫進士不多乃因 不少信仰景教的進士皆以原屬族群見於記載(如汪古、乃蠻、怯烈)。唯一 以也里可溫之稱見於記載的進士雅琥則為一水平頗高的詩人。
康里、欽察原為突厥遊牧部族。康里原居於今烏拉爾河(Ural,即押亦 河)以東至鹹海(Aral Sea)東北,而欽察則遊牧於南俄欽察草原(Desht-i Qipchag)─ 裏海、黑海之北,烏拉爾河與頓河之間。72 兩族原有文化不 高,與中原殊乏淵源。而且徙入中原的兩族人士大多編入軍旅,因而漢化程 度不高,產生進士甚少。唯一的康里進士為至正 14 年科之太禧奴,為不忽 木之曾孫、回回之孫。欽察族中之唯一進士孛顏忽都之家原為軍人,但其父 千奴已士人化,延祐 5 年自中書平章政事之高位致仕後,創建歷山書院,延名師教其子弟。孛顏忽都遂登泰定 4 年進士第。總之,千禧奴與孛顏忽都的 背景在其所屬族群中皆甚特殊。
在元代的重要民族中,阿速與吐蕃未見有產生進士的記載。阿速人為原 居北高加索山脈(太和嶺)的伊朗種人,「素號精悍,善騎射」,遷徙中原之 阿速人皆編入宿衛中,漢化程度較低。吐蕃人可能由於享有特殊的宗教與政 治地位,通元一代未見產生士人,也未產生進士。73
總之,色目各族進士之多寡與其本族原有文化水平、移居中原的人口數 目及在元朝所處政治地位有關。


四、婚姻關係
元朝未曾禁止異族通婚,而且立法加以規範。74事實上,各族間通婚頗 為頻繁,而族際通婚不僅促進血緣融合,而且與蒙古、色目人的漢化具有密 切關聯。蒙古、色目人與漢人聯姻常促成其家庭之漢化。嫁與異族的漢族婦 女中,不少略諳詩書,往往遵循漢人價值觀念,督促子女讀書習文。因而蒙 古、色目家庭與漢族聯姻與其在科舉中的成敗之間亦頗有關係。
元統元年及 15 科蒙古、色目進士之家與漢族通婚皆甚普遍。《元統元 年進士錄》中載有各進士之母親(曾祖母、祖母則多不記載)或妻子所屬族 群(如為蒙古、色目人)或姓氏(如為漢人、南人)。75 例如脫穎(字尚賓) 為蒙古札剌亦兒氏,「母姬氏,……娶宋氏」,又如丑閭(字益謙)本人為 哈剌魯人,「母康里氏,……娶欽察氏。」若進士未娶,則記作「娶未」。 現將蒙古、色目進士的此項資料列為表六。表六中「婚姻對象」各依其種族 或姓氏判斷其族群類別。如記作札剌亦兒、康里、欽察類必為蒙古、色目者,因而列入「蒙古、色目」。如記為姬氏、宋氏等漢姓,則列為「漢族」。 以姓氏來判斷族別,自然無法絕對正確,但與事實應該相去不遠。凡姓氏或 氏族脫落者則列入「缺載」。因本表旨在說明聯姻漢族有助於蒙古、色目人 之登第,凡一人娶兩次妻以上而其中一人為漢族者即列入漢人計算。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1 10: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表六顯示:蒙古進士之母為漢族者佔總人數的 68.2%,妻子更高達 71.4%,色目人通婚比例較低,母親為漢族者為 54.5%,妻子為漢族者則為 50%,都在半數以上。
色目進士之家通婚比例較低,應可歸因於宗教。進入中原之蒙古人或保 持原有的沙漫教,或改宗佛教,皆不構成聯姻漢人的宗教藩籬。而元統元年 色目進士 25 人中,回教徒多達八人。由於宗教原因,回教徒所娶多為同教 中人。例如元統元年科進士慕蒚、口合謨沙(1305-?)、 阿都剌(1308-?) 、剌馬丹(1302-?)等四人之母皆為阿魯渾(Arghun)氏。上述四人中,剌 馬丹本人所娶為穆速魯蠻(Mussulman),其他三人則未娶。此外別羅沙
(1308-?)之母為回回氏,娶答失蠻(Dashman)氏。回回、穆速魯蠻及答失 蠻皆指回教徒而言,而阿魯渾則為中亞信奉回教的一個部族。76 若扣除此等 回教徒間的互婚,則蒙古、色目進士家庭與漢人通婚的比例甚為接近。
表六雖足以顯示蒙古、色目進士之母、妻多為漢族。但現有資料可進一 步證明部分進士與漢人的血緣關係更為深遠。《元統元年進士錄》中偶有記 載祖母氏族或姓氏者,顯示進士祖母中亦有漢人。例如蒙古進士阿虎歹之祖 母為孟氏,唐兀進士安篤剌之祖母為劉氏、樊氏,應該皆為漢人。又如進士 廉方之家自其曾祖布魯海牙以還,便與漢人通婚。廉方之妻為趙密(1261-1334)之女,密為易州淶水人,出身將門,襲職鷹房都總管,卻是大儒劉因 弟子,為一儒將。77 更如慕萵之祖父堪馬剌丁娶葉里干氏,繼娶蔣氏、周 氏、龍氏。慕萵之父哈八石為龍氏子。但龍氏早卒而蔣氏「賢而讀書」,待 哈八石如親子,可見慕萵之父已含漢血,78 且由富有教養之漢人扶持成材。 顯然不少元統元年科進士的漢族血緣超出一半,而且其文化取向與其祖母、 母親為漢族亦有關係。
元統元年以外 15 科進士家庭婚姻資料較為殘缺,不便統計,茲臚列於 表七之中。表七與表六歧異之處是加列進士曾祖父與祖父二代與漢族通婚資 料。15 科中現尚可考蒙古進士 40 人中,曾祖母、祖母、母親或妻子為漢族 者有九人。色目進士 71 人,上述四代配偶為漢族者 17 人。雖不及元統元年 進士家庭比例之高,但由於史料殘缺,上述兩個數字所反映的可能僅為實際 情況的冰山一角。

表七顯示某些蒙古、色目進士與漢族家庭通婚頗具持續性。汪古馬氏、 答祿乃蠻氏及康里太禧奴等家族,皆是累世與漢族通婚姻。馬祖常、祖孝之 高祖母為金太尉王明德之女。79 曾祖母白氏、祖母張氏可能皆為漢人。80 母 楊氏,為中書左右司郎中楊琰女,當為漢人。81 而祖常之妻索氏,可能亦為 漢人。82 馬氏家族至祖常可能與漢族已五世通婚。答祿守禮、守恭之曾祖父
(即與權之高祖父)抄思娶張氏、康里氏。祖父別的因為康里氏所生,但由 張氏所養,張氏為代州石門良家子。別的因之妻梁氏,出身「大名貴族」, 當出漢族士人門第,即守禮、守恭之祖母。其一孫女,亦即守禮、守恭之姊 妹,嫁與同年進士,出身汴梁的趙期頤,可見答祿氏與漢族三世通婚。83 太 禧奴家族與漢族通婚的歷史也是源遠流長。高祖燕真所娶為忽必烈所賜配高 麗美人金長姬,屬廣義漢人。曾祖不忽木娶寇氏、王氏。寇氏出身中山安喜儒士寇氏家族。太禧奴之祖父回回即為寇氏所生。84 回回,娶史氏、王氏、 崔氏皆可能為漢人,85 回回有五子,其中一子娶著名畫家、都水庸田使松江 任仁發(1254-1327)之女。86 現不知太禧奴為何人之子,若為此婚姻之結 晶,則其家族與漢人聯姻業已長達四代。總之,馬氏、答祿氏及太禧奴家族 與漢族累世聯姻,可能是導致此三家族子弟連翩登第的一個原因。
15 科蒙古、色目進士聯姻的漢族婦女,不少出身於士人家庭,答祿守 禮之曾祖母代州張氏,太禧奴之曾祖母寇氏皆是如此。此外,延祐 5 年進士 忽都達而為宋某路提點刑獄馮立之孫女。87 泰定 4 年進士哈剌台之曾祖母張 氏為黃岡儒者張泰魯之女。張氏女對其子孫影響頗大。蘇天爵撰〈元故贈長 葛縣君張氏墓志銘〉說:
初,皇慶科舉詔下,哈剌台甫十餘歲,縣君(張氏)呼而教之曰:「我昔居父母 家,歲時親戚小兒來者,吾親必祝之曰:『長大作狀元!』自我為汝家婦,恒在軍 族,久不聞是言矣!幸今朝廷開設科舉,汝能讀書登高科,吾復何恨?」於是悉資 給之,俾從師受業。泰定三年(1326)策試進士,哈剌台果中第二甲第一人。88
可見入嬪異族的漢族婦女常將唐宋以來中原盛行的「狀元情結」灌輸於 其子弟。張氏孫男七人中,除哈剌台外,又有三人亦「治進士業」,應該都 是受此漢人婆婆的影響。總之,出身漢人士族的婦女往往知書達禮,往往鼓 勵子孫讀書應舉,以求光大門楣。
元代中後期蒙古、色目族群中業已形成一個數目龐大,日益增長的士人 群體。89 與漢族士人通婚,對子孫讀書登第固然有助,與其他蒙古、色目漢 化士人家庭聯姻,對家庭科舉傳統之開啟或延續亦有裨益。延祐 2 年進士偰 哲篤,至順元年狀元篤列圖皆可為例。偰哲篤妻月倫石護篤(1301-1341), 與哲篤同屬畏兀族。月倫石之父八里麻吉而的為福建道宣慰使都元帥,其母 出於著名漢化世家高昌廉氏,為中書左丞廉希恕(布魯迷失海牙)之女,亦即廉希憲之姪女。月倫石護篤知書達禮,尤諳女學,黃溍撰〈魏郡夫人偉吾 氏墓志銘〉說:
夫人生而聰慧,稍長,能知書,誦《孝經》、《論語》、《女孝經》、《列女傳》甚 習。見前史所記女婦貞烈事,必再三復讀而歎慕焉!90
哲篤與月倫石護篤產有七子,一人為進士,一人為鄉貢進士,三人為國 子生出身,可說學業多有成就。91 其中偰百遼遜於元末攜家避入高麗,後亦 成為高麗與朝鮮二朝的科第仕宦世家。92 篤列圖之妻為其座師馬祖常之妹, 是一段因科舉而締結的良緣。93 元季詩人王逢「瓊林宴狀元,銀屏會佳婿」 之句即係歌詠其事。94 祖常之妹亦應知書達禮,其子揭毅夫後登至正 2 年 第。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1 10: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總之,蒙古、色目進士出身之家庭多與漢族家庭─ 尤其是士族─ 通 婚。嫁入蒙古、色目家庭之漢族婦女往往教導或鼓勵子孫讀書應舉,有助於 這些家庭在科舉中之成功。此外,與其他蒙古、色目士人聯姻亦有助於家庭 科舉傳統之開始與延續。
六、結 論
元朝的科舉制度是當時特殊政治社會結構的反映。蒙古、色目人在科舉 中與漢族享有相等的配額,則可說是元朝科舉制度的一大特色。
蒙古、色目人為元代社會中的外來族群,不僅在當時社會中與漢族居於 不同地位,其固有文化與漢族亦大有差異。因而對蒙古、色目進士背景的探 討,所應注意的不僅是社會流動的問題,亦是蒙古、色目族群的漢化問題。
本文自家族仕宦經歷、族群分布與婚姻關係等三方面探討了蒙古、色目 進士的背景及其與登科的關係。
自家族仕宦經歷言之,多達八成( 81.2 %)的蒙古、色目進士出身於官宦家族,而來自布衣之家者不過二成( 18.8 %)。而且進士三代直系祖先 曾任中上官職者將近五成( 46.2 %),而未曾仕宦的祖先僅佔三成( 30.9 %) ,可見科舉制度的主要作用在於為官宦子弟增加一條入仕的途徑。這種現象 一方面顯示:元朝選官用人雖然最重門第,但高門子弟並非人人皆可憑藉蔭 襲特權入仕。另一方面也反映蒙古、色目官宦子弟之學習漢文化較平民子弟 享有較大利便。定居中原較早、漢化較深的文官家族子弟獲利最大。少數蒙 古、色目科第世家皆是由此類家族蛻變而來。但是,布衣家庭出身的進士大 多來自普通軍戶之家,可見科舉制度不僅為原來甚為閉鎖的蒙古、色目統治 菁英階層注入數量不大,卻甚重要的新血,而且激勵下層家庭的子弟研讀詩 書以求入仕,對蒙古、色目族群漢化的擴散具有促進作用。
自族群分布言之,蒙古各族原有文化水平頗為近似,科舉所產進士的數 目亦甚平均。而色目各族所產生進士人數的多寡與其本族原有文化水平的高 低、移居中原人口的多少及該族在元朝之地位具有關聯。色目各族中,畏 兀、回回、唐古三族所產進士最多,哈剌魯、汪古次之,欽察、康里、也里 可溫產生進士甚少,而吐蕃、阿速則交了白卷。各族產生進士的多寡顯然反 映該族漢化的深淺。
自婚姻關係言之,甚多蒙古、色目進士的家族早已與漢族建立密切的通 婚關係,嫁入蒙古、色目家庭的婦女不少來自漢族士人之家。這些漢族婦女 往往知書識禮,對其子孫的文化取向及登科應舉具有重要影響。
總之,蒙古、色目躍登進士的機率不僅與其家族有無仕宦背景有關,而 且與原屬族群之文化背景及家族婚姻關係等因素密切相關。從社會觀點來 說,大多數進士是蒙古、色目族群中傳統菁英家族的延伸。從文化觀點來 說,蒙古、色目進士則是其族群中漢化最深的一群。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1 10:4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1-21 10: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litera.ccu.edu.tw/journal/article/16_11.pdf

(日)本近年蒙元時(代)史研究:以文化政策為主

內田直文**
王毓雯*** 摘要
本論文旨在介紹近年日本蒙元時代史以蒙元朝統治中國與文化政策為主之研究。近年 日本蒙元時代史研究中,視蒙古帝國時代具有劃時代意義,藉由總合歐亞全體,重構當時 歷史全貌之研究為其主流。本論文主要介紹以中國為據點、君臨蒙元帝國的元朝文化、政 策、命令文書所見之地區統治、出版事業等具代表性的相關研究。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电动车论坛

GMT+8, 2024-11-27 10:32 , Processed in 0.06333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