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历史[编辑]考古學對早期歷史的研究[编辑]琉球群島何時開始有人居住目前仍是一個謎,人類和動物可能都是在末次冰期遷居琉球群島的。目前在琉球群島發現的最早人類遺骸是那霸市的山下洞人,其生活的年代是三萬二千年以前。而1967年在沖繩島具志頭村(今八重瀨町)發現的港川人遺骨距今一萬八千年歷史,與日本列島的舊石器時代人骨很相似。 在如今的沖繩縣境內至今尚未發現石器時代的痕跡,但在鹿兒島縣奄美群島則有發現細石器。後來沖繩群島和奄美群島出現了日本列島彌生時代的土器以及當時的貝輪等貝製品,說明日本文化在當時傳入了琉球北部。宮古群島、八重山群島則與日本文化有很大差異,其使用的土器與當時台灣原住民的土器相似,這說明當時的琉球南部與台灣存有文化聯繫。 中国史籍、日本史籍、琉球史籍与现代考究及推测[编辑]更多資料:夷州和流求国
琉球群島的歷史悠長。早在成书于公元7世纪前期的中国史籍《隋书》中,便有专门的「流求传」,但是关于其中记载的「流求国」与后世的琉球国究竟有何关联,目前尚无确切定论。此外在三國志裡面也有孫權派人至「夷州」的記載,而也有部分人士認為夷州是琉球,但也有人主張是台灣,莫衷一是。 一般認為,古代的琉球有兩種;即小琉球(台湾島)與大琉球(沖繩島)。此外,鑒真的「唐大和上東征傳」(779年)中有的「阿兒奈波」(okinawa)就是現在的沖繩島。琉球早期的历史无考,有人[1]認為他們是東海外越,百越的一支。按照有关琉球的记载,至迟在12世纪,该群岛的居民已经从原始社会步入了早期的氏族社会时代,称按司时代。 琉球群岛中国史书最早把这里称为流虬[2],意思是该群岛漂浮于大海之上,有如虬龙。按汉语“琉”的意思是“石之有光者”,而“球”的意思是磨圆的美玉,“琉球”即指这一串岛屿“宛如发光的美玉”。琉球之所以又名「冲绳(日本語發音:okinawa)」,其最早記載是上述的「唐大和上東征傳」,又有「平家物语」(13世紀)上的「おきなわ」(okinawa)。後來,江戶幕府的儒學家新井白石在《南島誌》(1719年)上把「おきなわ」用漢字寫為「冲绳」。 此外,平安時代的史書《續日本紀》裏有琉球群島中的屋久島、德之島、石垣島、久米島等島嶼的记载。 《中山世鉴》、《中山世谱》、《球阳》这三部琉球历史典籍都记录了琉球开国的神话。《中山世鉴》称,天神阿摩美久下凡,由天帝赐予草木土石,做成岛屿。之后又求上天赐予人口,于是天帝将其子女二人赐予阿摩美久,此二人结合生三男二女,长男天孙氏建立了天孙王朝,延续一万七千年。现代历史学家认为,这一神话传说形成于16世纪至17世纪,是琉球王国统治者尚氏家族面对按司势力的争权企图,为加强其王权地位而创造的神话。 根据《中山世鉴》的记载,天孙王朝之后为舜天王朝,延续了三代、七十年。《中山世鉴》称舜天王朝的开国之君舜天是日本清和天皇之孙源为朝的儿子源尊敦(又稱舜尊敦)。《中山世谱》和中国清朝学者的有关记录也延续了这一说法。但现代日本和中国的学者对此提出质疑,认为琉球王室称源为朝将军为始祖的做法,是为了夸耀自己的血统,抬高按司出身的尚氏王族的地位。《中山世鉴》称舜天王朝的三位国王为舜天、舜马顺熙和义本。义本「自称不德」,让位给英祖,即琉球中山国的始祖。 琉球史籍的记载[编辑]天孫王朝[编辑]古琉球國史書《中山世鑑》稱,琉球王國最初統治者為天孫氏,是琉球神話中創造天地之阿摩美久神的後代。天孫王朝共有二十五位國王,歷17802年,傳至第二十五代王思金松兼王,為重臣利勇殺害,王朝滅亡。然而多數學者認為這是傳說,並非史實。 舜天王朝[编辑]天孫王朝傳位廿五世覆亡後,琉球大亂。最後由浦添按司舜天統一全國,為舜天王。但流傳至今的舜天王統事跡,不脫神話傳說的性質。 英祖王朝[编辑]琉球官修史書《中山世譜》稱,元軍曾於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和元貞二年(1296年)兩次侵略琉球,皆被英祖軍擊退。 在三山时代之前,外岛按司与沖繩本岛各按司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根据带有神话色彩的《中山世鉴》记载,中山王先祖英祖在位时(相当于中国南宋的景定、咸淳时期、日本鎌倉時代),大岛(奄美大島)、古米(久米島)、马齿山(慶良間島)等外岛“来朝入贡”,但这一朝贡关系只是按司之间的结盟关系,而且到第四代王玉城王时期,随着沖繩本岛进入三山时代,便已衰落了。
14世纪上半葉,琉球出现南山、中山、北山三国,分别位于冲绳本岛的南部、中部和北部,这个时期称为“三山时代”。 三国中,以中山最强,北山最弱。 根据琉球《中山世鑒》以及中國《明实录》和朝鲜《李朝实录》的记载,南山王国以大里按司为中心,包括大里、佐敷、知念、玉城、具志头、東风平、岛尻大里、喜屋武、摩文仁、真壁、兼城、丰见,大致疆域相当于今日冲绳岛南端国场川—与那原一线以南的地域。中山王国以首里按司为中心,包括浦添、首里、那覇、北谷、读谷、越来、中城、胜连、具志川各城,大致疆域为南至国场川—与那原一线,北至仲泊地峡。北山王国以今归仁按司为中心,包括今归仁、羽地、名护、国头、金武、伊江、伊平屋(伊是名)等城,大致疆域为冲绳岛仲泊地峡以北的部分,以及附近的伊江岛和伊平屋岛。 三王国时代,南山、中山、北山三国的势力主要集中在沖繩本岛本部,并未发展到北方的奄美群岛和南方的八重山群島、宫古群岛。 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杨载向琉球三国发布诏谕,中山国国王察度派弟泰期出使明朝。1383年,北山王怕尼芝和山南王承察度也相繼向明朝進貢。至此,北山、中山、南山三国开始向明朝贡,成为明王朝的藩属国。1390年,宮古島酋長與那霸勢頭豐見親入貢中山。不久,八重山酋長也前來朝貢中山王察度。为获得打造大型船只的技术,以避免使者船只受到海浪危害。1392年,琉球接受了朱元璋派遣的福建三十六姓善于造船航海的技术者。
1350年(元朝至正十年),浦添按司察度取代英祖第六代世子,被推举为中山王。察度王世子武宁王被佐敷按司尚巴志推翻,巴志自立为中山王。1416年巴志征服北山。1429年巴志又征服南山,形成统一的琉球王国,以首里城成为王城,史称“第一尚氏王朝”。根據琉球与明王朝的藩屬關係,琉球每一代国王都需要接受来自明王朝的册封。永乐年间,中国赐琉球王姓为尚氏。第七代国王尚德王相继征服了喜界、庆良间、久米等岛的按司势力。 1400年至1550年期间,琉球王国的黄金时代,高度发达的商业,与中國、朝鲜、东南亚和日本进行贸易。 15世纪至16世纪,大量日本的倭寇海盗骚扰琉球群岛。 琉球国蒙受巨大损失,海上贸易受到阻碍。 1469年,琉球发生内乱,尚德王被杀,第一尚氏王朝灭亡。 1470年宫中的御锁侧官(管理财务的宫廷官员)内間金丸被群臣推举为君,并于1471年以“世子”的身份向明朝报告“父丧”,1472年明朝使臣册封金丸(已改名为尚圆)为王,史称“第二尚氏王朝”。 第二尚氏王朝的第二代国王尚真王统治时期(1478年-1525年)为琉球的黄金时期,貿易發達,先后擊敗了遠彌計赤蜂、仲宗根豐見親等按司的勢力,征服了八重山、与那国等岛。至1537年尚清王攻佔奄美群島之后,琉球王国终于将势力扩张到整个琉球列岛,确定了北起喜界岛、奄美大岛,南至宫古、八重山群岛的疆界,即琉球史书中所称“三省并三十六岛”。 1609年薩摩藩進攻琉球,並於兩年後把琉球歸薩摩藩管轄。但是為了朝貢貿易上的需要,琉球王國表面上保持了“王國”的獨立。
1871年,一群前往首里上繳年貢的琉球宮古島人回程時因颱風漂流至台灣東岸,部份被當地原住民殺害。後來中國將生還的琉球人送回國,但日本卻認為琉球人為日本屬國人民,日本以保護屬國人民為由,向中國交涉。 1872年,日本宣布琉球王国属于日本的“内藩”,琉球群岛是日本的领土。 1873年,日本兵临琉球,废除国王,另立國主。 1874年,日本以保護琉球人民為由,派兵數千登陸台灣東岸,屠殺當地土著,史稱牡丹社事件,中日幾乎開戰。後在英美兩國調停下,日本退兵,滿清也承認此次出兵為「保民之舉」,並向日本賠款,間接承認日本擁有琉球王國的宗主權。 1875年,日本大举進入琉球,要求琉球国王停止向中國朝贡,並冊封琉球國王為「琉球藩王」。禁止琉球接受满清册封,废除中国年号,改为明治年号。琉球遺使向中國乞援,但李鴻章不想因琉球與日本失和而拒絕。 1879年3月30日,日本命令琉球国王尚泰移住东京,置琉球为冲绳县。琉球国實質上灭亡。同年,日本正式宣布兼併琉球群岛,派知事取代原来的琉球王,并命名为冲绳。琉球進入所謂「大和世」(琉球語:大和世/ヤマトゥユー Yamatuyuu ?)的時代。但中國拒統承认日本對琉球群島的主權。 1880年,滿清邀請美國前總統格蘭特作出調停,他建议日本把琉球划分成三部分:北方岛屿作为是日本的领土,獨立的琉球王國依然存在,但領土只限於中部沖繩島一帶的島嶼,而南部的先岛群岛则作為中國的领土。清原先同意該案,但遭到希望琉球復國的脫清人再三反對,因此該案最後未簽署。 1882年駐天津領事竹添进一郎与清針對劃分琉球恢复谈判,但是没有达成协议。琉球问题一直拖延至甲午战争。 1894年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帝国同清签订《马关条约》將台湾、澎湖主權移交日本。 1898年,本土琉球人服兵役。 1901年,最後一位琉球国王尚泰去世。 1943年11月在开罗会议上,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跟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談判。此時交涉了沖繩问题,同意“沖繩由国际托管”。 1945年3月23日,美国開始進攻沖繩本岛,史稱沖繩島戰役。沖繩本島守將牛島滿命令日軍頑強抵抗,戰事持續將近三個月,死亡數字達十八萬以上,島上日軍12萬2千餘人中9萬人戰死,約8000人投降,為美軍開啟跳島作戰以來首次有大規模日軍投降的紀錄,美軍戰死約1萬餘人,除了日軍和美軍雙方,沖繩島的平民亦傷亡慘重,受戰火波及的平民亦死亡9萬4千餘人,戰後島上人口約減少四分之一[3]。一说日本士兵强迫琉球人集體跳崖自杀或引爆炸弹自杀,或干脆被打死以减少山洞中缺少食物的压力[4];一说琉球人因为说琉球语而被认为是间谍惨遭杀害,[來源請求]但日方認為這是虛假的指控,日本的教科書也沒有提到這種說法。 美國占領至日本復管[编辑]主条目:美國治理琉球時期
1945年,日本二战失败投降,无条件接受《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据此日本必须放弃“其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其中应包括琉球。战后琉球被美军“托管”,1970年美国又将琉球的“施政权”转给日本,从而回避了主权问题。 1947年4月,联合国在未經日本簽署下通過《关于前日本委任统治岛屿的协定》,把北纬29度以南的“南西諸島(奄美諸島、琉球群岛、大東諸島)”單方面交给美国「托管」。 据说[5]美国曾想将琉球群岛交与中华民国治理,但未果。据学者对蒋介石日记的解读和史料最新研究,罗斯福只是提起琉球问题,并未提出“归还中国”,此传言很可能不实。[6] 1951年美國和西方盟國與日本簽訂《舊金山和約》,并提出將琉球群岛、小笠原群島、钓鱼台列岛等島嶼送交聯合國「委託統治」制度提議,又美國行駛行政權。但这遭到沖繩人的群起反对,他们“聚哭于闹市”[來源請求]。 1945年至1972年,美国占领时期,美国在琉球不斷实行异化政策,企圖削弱當地日本人的國家認同和民族意識(儘量不使用“沖繩”,使用“琉球”等)。美国统治时代,奄美群島、琉球群島屢次發生日本復歸運動,1952年以後,每年4月18日(舊金山和約生效日)發生了**遊行等。[1]1960年,沖繩縣祖國復歸協議會(復歸協)成立。 1971年6月11日,美日簽定《歸還沖繩協定》,将冲绳歸還日本,其中包括釣魚島(日本称做尖閣諸島)。同日,中華民國嚴重聲明釣魚臺列嶼為其領土之一部分,對美國擅自將釣魚島交予日本至為不滿。[7]
................ 琉球文化為當地人經年累月獨自發展,并吸收部分中國和日本等國家文化而成的文化。 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编辑]琉球与中国的大规模文化交流始于中國明朝時期。明朝允许琉球与泉州互市,史书记载琉球的察度王已向中国朝贡。
琉球人崇尚汉学。1393年(明朝洪武26年、日本明德4年),琉球学生开始到北京国子监学习,清代时特设琉球学馆于国子监内,作为琉球学生读书和生活的居所。明代有多次派出的“册封使”乘御冠船(船头似冠形)从中国到达琉球。中国使节带去的乐舞,戏曲如《姜诗》、《王祥》、《风筝记》、《昭君和番》等,见明姚旅《露书》及《琉球人座乐并跃图》,《和番》、《借衣靴》和其他音乐舞蹈节目。琉球人则为迎接中国使节而准备大型乐舞《御冠船踊》。琉球的歌舞有如《团扇曲》(六童舞)、《笠舞曲》(四童舞)、《兰花曲》(三童舞),总名为《太平歌》。其中《老人舞》、《团扇舞》、《笠舞》一直保存到现在。当时所演戏曲《鹤、龟二儿复父仇》,现在仍在上演,名为《二童敌讨》。宗教上琉球亦祀关圣、观音、土地、媽祖诸神。 琉球国冠婚丧祭都遵循明朝和後來的中国朝代的典礼。他们在生活中席地而坐,设具别食,相沿已久,也是从中国的古代的经典中学到的礼节。 当时前往中国的琉球人很多,有使臣、留学生、水手和商人等,而人数最多的是留学生。一部分留学生是王室亲族和大臣子弟,即“官生”,入京都国子监读书,称“唐监生”。另一部分在福州学习,称“勤学人”,他们多数是久米村(即唐营,中国人後裔聚居的村落)人。勤学人在福州学习面很广,有儒学、天文、地理、医学、音乐、绘画等;学习技艺的有冶炼、造船、铸钱、烧瓷、烧墨、制茶、制糖、制伞等。 因为琉球与中国的特殊关系的缘故,所以琉球国内建有文庙,用来祭祀孔子和学习他的理论著作。文庙在久米村泉崎桥北(今那霸市中心),创始于康熙12年。庙中制度俎豆礼仪都按照《会典》(一本明朝和清朝记录和藩属关系资料的书籍)。琉球本土原来没有教育机构,通过向中国派遣留学生来培养人才。 1719年(清朝康熙58年、日本享保4年),琉球国在文庙的南边建起了明伦堂,成为府学(市级别的学校)。从中国人聚居的久米村即唐营,挑选一名任通事官职的人来担当府学讲解师,每月按一定的时间和课时讲读康熙皇帝的訓諭“圣谕衍义”。每个月的三、六、九日,还要请紫巾大夫到讲堂讲学,对学生解释中国朝贡典礼、考察学生的勤惰,以便选有才的人保举做官。 琉球国内的儒教教学从八岁开始,学校安排“通事中”一人为训诂师,教授他们学习。 1798年(清朝嘉慶3年、日本宽政10年),琉球王尚温建國學于王府北,又建乡学三所,国中子弟由乡学选入国学。琉球的教育体系开始确立。 此外,琉球特有樂器有与三弦类似的三蛇線。琉球武術空手道又称“唐手”源于中国武术。传统的琉球舞踊和戏剧〈組踴〉与日本的舞蹈和戏剧不完全相同,有闽南文化和马来文化的特色。 据施咏研究琉球音乐发展史,“音乐的御座乐,是历史上伴随着琉球入贡、庆贺、谢恩与中国册封使团遣琉等政治互往活动的过程中,由日本传播到琉球的音乐。后来变成了琉球王国的宫廷仪式音乐,因在室内坐着为王公贵族演奏,故名“御座乐”。它包括用乐器合奏的“乐”与加入歌唱的“唱曲”,作为琉球国王招待宾客的一种礼仪音乐,主要在款待中国册封使、江户朝贡等场合演奏。1879年,随着废藩置县、琉球王朝的消亡,御座乐就停止演奏,乐谱樂器在二戰時毀於戰火。”近年則在已經開始復興;在台灣傳統音樂界的幫助下,知道御座樂與北管崑腔相近,並復原其樂器,還找到了與御座樂同樣曲名的樂譜。 琉球人喜欢在屋顶放置風獅爺像,在交通要道的路口放置“石敢当”。 饮食方面,琉球人喜欢喝一种名叫“泡盛”的蒸馏酒。琉球人吃油多的菜肴,如炖猪腿、醋拌猪耳朵、酱油豬腳、苦瓜炒肉等中国式食物。 琉球國从中國引进了许多的包括饮食、音乐、建筑等方面的观念,使得琉球在文化上有接近中國的特点和风俗。
........
由於與日本地理相近,故日本对琉球的影响非常深远,涉及多方面。 語言方面,琉球語和日本語類似,多數學者認為屬阿爾泰語系,并构造了日本語系来包含之。
有趣的是,漢字也不是直接從中國傳來,而是經過日本傳到了琉球。按照《隋書·留求傳》的記載,7世紀的琉球沒有文字。據琉球史書“球陽”,英祖時代(1260年-1299年)日本和尚禪鑑來琉球,創建了琉球最早的佛寺極樂寺。此時,禪鑑不僅為琉球带去了佛經,還促進了漢字、平假名等文字文化向琉球的流傳。 文學方面,琉歌的形式與和歌很相似。從尚清王代的1531年(明朝嘉靖10年、日本享禄4年)在首里王府開始編輯的民間琉歌大集「おもろさうし(omorosausi)」所使用的是平假名(ひらがな)。從此得知平假名在民間比較普遍。 此外,中國史書“明會要”提到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琉球首次向明朝入貢時的貢表表文,說“其字體科斗書也”。研究者表示“科斗文”就是平假名。 飲食方面,琉球人喜歡吃日本北海道產的「昆布」(即海带)。 音乐方面,除了以闽南文化和马来文化融合的曲目为主体外,还吸收了日本在音乐方面的造诣。 建筑方面,琉球的宮殿建築常見的“唐破风造”形式的屋頂是日本特有的(雖然名字有個“唐”字)。琉球的宫殿吸收了日本在建筑上的独特风格,使得琉球的建筑更像是琉球、日本、中國三国的融合体。 宗教方面,第一尚氏王朝時的尚金福王建立了琉球最早的神社(祭祀的是天照大神),以後琉球有了所謂“琉球八社”(波上宮、沖宮、識名宮、普天満宮、末吉宮、安里八幡宮、天久宮、金武宮),除琉球特有的精靈崇拜、佛教外,神道也比較普及。
................
關於琉球群岛主權歸屬的爭議[编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部分琉球人要求琉球独立建国,直到现在有“琉球复国运动”相关组织存在,声明琉球的独立性和复国的必要性。琉球独立运动的发起人认为琉球应为主权独立的国家。但是,经过数十年日本管治,大量日本本土移民琉球群岛后,琉球群岛族群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因而,现在冲绳人(琉球人)多数人对日本的国家认同较强,亦有相当数目的琉球人要求琉球作出不同程度的自治。 此外,中国人以历史和國際条约等法条为据,认为,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时失去了对琉球群岛的主权,或支持琉球独立运动并认为琉球应为独立的国家,或判定中国应该有琉球群岛的主权。 美國本來想將琉球群島(冲绳)的主權交予当时的友邦、同时也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的中國(中华民国)[8],但是因为二战结束后,中国内部随即陷入内战(国共内战)之中;之后,中国大陆加入共产主义阵营,全球进入冷战时期,美国为了自身战略利益上的考量、也为了阻止共产主义在全世界扩张,因此转而将琉球群岛主权交给当时为属于美国阵营的日本。1972年美軍交還沖繩予日本,但美軍仍然駐守其在沖繩建立的軍事基地至今。當前,琉球群島在日本三十餘年的統治下,族群結構大變,只有少數沖繩人仍然認為自己是不屬於日本人一部份的琉球人,而非日本人。但認同日本國籍的琉球人仍然認為自己不屬於大和民族。 沖繩的观点[编辑]经过日本四十余年的统治,琉球群岛族群对比结构大变,现时普遍冲绳人都认为冲绳属日本,支持琉球獨立運動的人不多。琉球大学1996年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38.4%的认为冲绳应在财政预算方面独立;13.2%认为冲绳应在除外交以外所有方面独立,不到3%认为冲绳应该完全独立。同时42.6%自称为“冲绳人”,31.2%自称是“冲绳人”也是“日本人”,12%自称“日本人”不到0.1%認為自己是“琉球人”。[2] 2005年,琉球大學副教授林泉忠對18歲以上沖繩人(琉球人)進行了電話調查,他收集了1029份有效回答,其中40.6%的人認為自己是沖繩人(琉球人),而不是日本人。24.9%的人表示支持沖繩獨立,58.7%的人表示反對沖繩獨立。 [9][10] [11]2007年,同一系列的調查訪問超過1000名當地人,41.6%受訪者認為自己是沖繩人、25.5%認為自己是日本人、29.7%認為自己既是沖繩人亦是日本人。20.6%的人認為沖繩應該獨立,64.7%認為不應該獨立。[12]。 目前大部分沖繩人認同日本統治,對獨立反應冷淡,甚至對來自中國方面的聲援相當反感。[13]另有民調顯示89%的沖繩人「對中國沒有好印象」。[14] 日本的观点[编辑]日本认为,琉球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日本国的一部份。其行政区划属于冲绳县和鹿儿岛县。 中華民國的觀點[编辑]二次大戰前[编辑]日本发动二次大战后,中國國民曾提出要佔領琉球。如1938年4月,蔣中正在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講話:「日本自明治以來,早就有一貫的大陸侵略計劃。過去甲午之戰,他侵佔我們的台灣和琉球,日俄戰後吞併了朝鮮,侵奪我們旅順和大連,就已完成了他大陸政策的初步;他就以台灣為南進的根據地,想從此侵略我們華南和華東;而以朝鮮和旅大為他北進的根據地,由此進攻我們的滿蒙和華北。台灣是中國的領土,中國要講求真正的國防,要維護東亞永久的和平,斷不能讓高麗和台灣掌握在日本帝國主義者之手,必須針對著日本之積極侵略的陰謀,以解放高麗、台灣的人民為我們的職志。」[15][16]開羅會議前,蔣中正在11月15日日記中表示在中國歷史上琉球與台灣的地位不同,琉球的情形與朝鮮相似,所以不會提出琉球問題。他23日的日記重申中美共管琉球的計畫。蔣中正在15日日記中將琉球與朝鮮歸為一類,但在提出朝鮮、泰國、越南獨立的時候完全不提琉球獨立,可能是因為他了解由於琉球在戰後的戰略地位,美國並不想放棄軍事佔領琉球。另一解釋是蔣認為琉球對中國的500年朝貢關係,並不等於主權關係。[17] 二次大戰後[编辑]1970年前後,中華民國曾支持在台琉球人的「琉球復國運動」[來源請求]。1971年6月11日,中華民國聲明釣魚臺列嶼為其領土之一部分,對美國擅自將釣魚台交予日本「至為不滿」。[18]但之後由於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且與日本斷交之故,未能對琉球問題有進一步後續行動。 2006年5月30日,民進黨執政下的外交部將「中琉文化經濟協會駐琉球辦事處」改名為「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駐琉球辦事處」;2007年2月又改為現名「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那霸分處」至今。[19]此舉形同正式承認日本領有沖繩。且目前外交部網站上的地圖也把琉球列在日本的範圍內。[20]而在作上述更動時,朝野和民間均無異議。過往桃園國際機場之航班資訊顯示板所列出中文目的地是「琉球」,近年來則改為琉球(沖繩),但英文則一貫是Okinawa(OKA)。[21] 台灣現今市售之世界地圖和日本地圖也都把沖繩(琉球)列在日本領土範圍內(釣魚台列嶼除外),教科書亦然。台灣民間普遍認為沖繩為日本的一部份,而雙方的往來和交流更是從日治時期以來就已經相當頻繁。如日本時代沖繩漁民時常停泊於基隆港休息或販售魚貨。[22][23]。也有台灣人移居琉球開闢農場種植熱帶作物,例如林發。在二戰結束後不久離台灣最近的與那國島仍和台灣人之間有黑市交易,直到被美國當局取締為止。二二八事件期間亦有部分台灣人逃往琉球避難。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观点[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观点「沖繩古稱琉球,是日本的一個縣,位於日本列島的最南端,由60多個島嶼組成,沖繩本島是其中最大的島嶼。」[24],在美國治理琉球期間還曾聲援日本收回琉球[25][26][27][28],並未對琉球的主權歸屬提出質疑;民間則有部份人士主張琉球「應該為」中國領土。[29] 美国的观点[编辑]美國承認琉球為日本領土[30][31]。國務院網站裡的日本地圖也包含琉球群島。[32] 二次大戰前[编辑]二戰結束前,美國出於戰略需要不承认日本對琉球群岛的主权。所以,內部有沖繩獨立的意見。 二次大戰後[编辑]但是,战后美軍占領了沖繩以後,美軍注意到其戰略上的重要位置,沒有交還日本,也沒有交給聯合國信託統治。1947年4月联合国《关于前日本委任统治岛屿的协定》,把沖繩交给美国托管,復於1972年交還給日本至今。 其餘國家[编辑]1943年時,羅斯福,丘吉爾,英國外交大臣安東尼艾登和蘇聯約瑟夫斯大林都同意在二戰後沖繩歸還中國。[33][34]國際間則普遍認同琉球屬於日本,並無異議。
東亞歷史琉球歷史已不存在的國家歷史
...............
琉球群島(日語:琉球諸島/りゅうきゅうしょとう Ryūkyū Shotō ?[11],るーちゅー),又稱琉球列島、南西諸島[12][13][14],是太平洋西部的一系列島嶼群,位於台灣島與九州島之間[15][16][17],包括大隅群島、吐噶喇群島、奄美群島(以上合称萨南群岛)、沖繩群島、先岛群岛(包含宮古群島和八重山群島)等群島,居住人口以世居於此的琉球族為主。現今為日本領土[18][19][20],萨南群島屬鹿兒島縣管轄,其餘隸屬沖繩縣。 琉球群岛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自古以來成為东北亚和东南亚邻近国家的贸易枢杻。其歷史上曾建有琉球国等國家,與中國明朝、清朝及古代日本均有朝貢關係。17世纪末期,琉球国被位於日本九州南部的萨摩藩侵略,失去奄美群島之領土。日本明治维新之后,1871年将琉球國編為令制國,次年改設琉球藩,正式納入日本版图。1879年,日本廢除琉球藩,在奄美群島除外的琉球群島島群設置沖繩縣管轄,奄美群島则另劃歸鹿儿岛县。太平洋战争期間,琉球群岛成為唯一被盟軍攻佔的日本領土,戰後被美國接管,後來在1953年與1972年分階段交還日本治理,但美國仍保留部分地区之行政权[21]。
名稱[编辑]由於位於日本本土的西南方,日本將琉球群島稱為南西諸島(日语:南西諸島/なんせいしょとう Nansei shotō)[11][13][14],這與中文環境及國際稱呼的習慣不同。「南西諸島」一名是由舊日本海軍的水路部在1887年命名的,並於隔年發行的海圖《石垣泊地 日本・南西諸島・石垣島》[22]首次記載於文字紀錄上[23][24]。值得注意的是,「南西諸島」僅為日本使用的行政名稱,並非地理學與地球科學的專門用語[1][6](在地球科學、生態學和考古學領域則使用琉球弧名稱)。 由於歷史上,日本先於17世紀從琉球國取得奄美群島並併入薩摩藩(廢藩置縣後納入鹿兒島縣管轄),19世紀再併吞琉球國全域,取得沖繩群島、宮古群島、八重山群島並設置為琉球藩(之後改設置沖繩縣),因此如今整個琉球群島在日本又可劃分為“薩南諸島”(意為薩摩國之南的諸多島嶼)[25]、“琉球諸島”(意為屬琉球國的諸多島嶼)[26]、“大東諸島”等三大島群。
日文的「諸島」相當於中文的「群島」之意,至於日文的「南西諸島」為中文的「琉球群島」,故日文的「琉球諸島」中文亦可稱「琉球群島」,不同的是後者是狹義範圍、也就是僅沖繩縣所轄的範圍。此外,曾為琉球國立國領土的奄美諸島、沖繩諸島、宮古列島與八重山列島(以上即為琉球國最盛時期領土),在日本又被總稱為「琉球列島」。因此,中文的「琉球群島」就可能會有三種大小範圍的指稱。
獨立國家時期[编辑]主条目:琉球国
琉球群島在歷史上曾有琉球国等獨立之國家,古琉球國並與中國建立長久的朝貢關係,因水路之便而成為邻近国家的贸易枢杻。 1609年,琉球国被位於日本九州最南部的薩摩藩侵略[30],失去奄美群島之領土,琉球國也因此同時與中国(明朝與清朝)及日本薩摩藩、江户幕府有朝貢關係。琉球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31][32],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日本帝国時期[编辑]参见:琉球處分及琉球藩
明治维新後,日本出兵占领琉球群岛,於1872年强制“册封”琉球国王为藩王(当时琉球国尚屬清日两国的附属国),設置琉球藩;1879年琉球藩被廢除,3月先編入鹿儿岛县,4月又改置沖繩縣,原琉球藩奄美群島除外的其餘島嶼群均納入沖繩縣管轄,奄美群島则分属鹿儿岛县轄下。清雖对此於1877年至1880年提出交涉,但隨著清朝國勢的衰弱而無疾而終。這個琉球被日本合併的事件被稱為「琉球處分」。 美國託管時期[编辑]参见:美國治理琉球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期間,琉球群岛為交戰雙方重要的軍事據點。1945年發生沖繩島戰役,美軍登陸沖繩本島,4月成立美國海軍,管轄的範圍包括奄美群岛(1945年至1953年),沖繩群島、宮古群島和八重山群島(1945年至1972年)。1946年7月轉為美國陸軍管辖,1950年12月改組為琉球列島美國民(USCAR, United States Civil Administration of the Ryukyu Islands)。美國治理琉球時期,曾在琉球群島设立奄美群島、沖繩群島、宮古群島、八重山群島,後来1952年4月改为地方廳,由琉球群島美國民设立的琉球管辖。 战後,根据《波茨坦公告》第8条的补充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33][34],但未載明是哪些小島。 移交日本治理[编辑]主条目:沖繩返還和琉球群島和小笠原群島政權移交
代表同盟國的美国等48個國家(中華民國與蘇聯未參與)在1951年與日本签定《舊金山和約》,日本同意美國擁有對琉球群島的行政、立法、司法等權,美國則在1953年與1972年先後將奄美群島與沖繩群島的管理權“移交日本”(日语:本土復帰),直至今日[35]。琉球群島目前分屬日本國的鹿儿岛县辖下与沖繩縣全县:北部的奄美群島成為鹿儿岛县的一部分,而餘下的群島均隸屬於沖繩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