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搬砖道人

土耳其见闻

[复制链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2-3 10: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邪马台国(亦稱邪摩堆、夜麻登及耶麻騰)是《三國志》中《魏志·烏丸鲜卑东夷傳》倭人条(通稱魏志倭人傳)记载的倭女王国名。《魏志》记载,2世纪末日本有许多小国分立,邪马台国是统治这些小国的强大国家。女王卑弥呼统率周围的奴国和伊都国等许多小国,数次向魏國朝贡。女王死后,统治力量为之动摇,后立同族的臺與为王,力图复兴。当时的社会由王、大人、下户、生口、奴婢等各种身分构成。王有主管祭祀的女王和负责政治、军事的男王,共同进行统治,由大人协助。下户受王和大人的支配。生口是战俘(有人说是绳文人),相当于奴隶。关于邪马台国的所在地,傳統上有畿內說与九州說,但因史料限制,尚无定论。2010年琉球大學名譽教授、海底遺跡研究會理事長木村政昭又提出琉球說(或稱沖繩說)[1][2][3][4]。

中国语言学家郑张尚芳认为邪马台是 Yamato(日语大和)的音译。大倭管市場,大夫管外交,大率是刺使(日后的太宰府)。

《後漢書·倭傳》記載“桓靈間,倭國大亂,更相攻伐,歷年無主,有一女子名曰卑彌呼……於是共立為王。”

帶方郡与伽耶在其西北,除了狗奴国后大多小国受其管理(對海国、一大国、末廬国、伊都国、奴国、不彌国、投馬国、斯馬国、百支国、伊邪国、都支国、彌奴国、好古都国、不呼国、姐奴国、對蘇国、蘇奴国、呼邑国、華奴蘇奴国、鬼国、爲吾国、鬼奴国、邪馬国、躬臣国、巴利国、支惟国、烏奴国、奴国等)。




倭人在帶方東南大海之中 依山島為國邑 舊百餘國 漢時有朝見者 今使譯所通三十國
從郡至倭 循海岸水行 歷韓國 乍南乍東到 其北岸狗邪韓國七千餘里
始度一海千餘里 至對海國 其大官曰卑狗副曰卑奴毋離所 居絕島方可四百餘里 土地山險多深林 道路如禽鹿徑 有千餘戶 無良田食海物自活 乘船南北市糴
又南渡一海千餘里 名曰瀚海 至一大國 官亦曰卑狗副曰卑奴毋離 方可三百里 多竹木叢林 有三千許家 差有田地 耕田猶不足食亦南北市糴
又渡一海千餘里 至末盧國 有四千餘戶 濱山海居 草木茂盛行不見前 人好捕魚鰒 水無深淺皆沈没取之
東南陸行五百里 到伊都國 官曰爾支副曰泄謨觚柄渠觚 有千餘戸 世有王 皆統屬女王國 郡使往來常所駐
東南至奴國百里 官曰兕馬觚副曰卑奴毋離 有二萬餘戶
東行至不彌國百里 官曰多模副曰卑奴毋離 有千餘家
南至投馬國水行二十日 官曰彌彌副曰彌彌那利 可五萬餘戶
南至邪馬壹國 女王之所都 水行十日陸行一月 官有伊支馬次曰彌馬升次曰彌馬獲支次曰奴佳鞮 可七萬餘戸
自女王國以北 其戶數道里可得略載 其餘旁國遠絕 不可得詳
次有斯馬國次有巳百支國次有伊邪國次有都支國次有彌奴國次有好古都國次有不呼國次有姐奴國次有對蘇國次有蘇奴國次有呼邑國次有華奴蘇奴國次有鬼國次有爲吾國次有鬼奴國次有邪馬國次有躬臣國次有巴利國次有支惟國次有烏奴國次有奴國 此女王境界所盡
其南有狗奴國 男子爲王 其官有狗古智卑狗 不屬女王
自郡至女王國 萬二千餘里


——陳壽,《三國志·魏志·倭人傳》




行政[编辑]
「官有伊支馬,次曰彌馬昇,次曰彌馬獲支,次曰奴佳鞮」。

外交[编辑]
由大夫負責,在景初三年,大使難升米,次使都市牛利至帶方郡,後至洛陽,魏明帝封她親魏倭王,得大量回賜,247年再出使,求魏幫助對抗狗奴國。

風俗習慣[编辑]
《三國志·魏志·倭人傳》記載“種禾稻……”、“人性嗜酒”,他們與百越一樣穿貫頭衣、紋身、光腳。一夫多妻制,大人四五婦,下戶二三妇。全国有大人、下戶、生口、奴婢四等。他们出海时找一个人像辦喪事一样斎戒祈祷名曰持衰。如吉利送奴隸財物。

邪馬台国相關爭論[编辑]
“邪馬台国”的讀音[编辑]
邪馬台国(やまたいこく,Yamatai Koku),与邪馬台(やまたい),以及大和(やまと)的發音十分相近。邪馬台,漢語拼音作“yámǎtái”,注音作“ㄧㄚˊㄇㄚˇㄊㄞˊ”。公元600年到759年之間的《萬葉集》把Yamato寫作“山”(yama)和“跡”(tö)。Yamato的本意就是倭人自稱山跡之族。

位置[编辑]
根據《魏志倭人傳》中的記載來判斷,邪馬台國的位置竟是在九州南方的海中。如果不是邪馬台國所在的島嶼因地震而下沉,那必是《魏志倭人傳》的記述有誤。目前,邪馬台國的正確位置依然眾說紛紜,而較有力的說法是「九州」與「畿內」兩者。

畿內說[编辑]
由於大和朝廷的主要據點為畿內,而邪馬台國與大和朝廷的時代也不過相差一世紀左右。假設邪馬台國位於畿內,那麼便可推斷大和朝廷是由邪馬台國所直接發展而成。

九州說[编辑]
據目前的日本考古結果顯示,九州鐵製品出土量壓倒性的為全國之冠,這顯示了位於九州的邪馬台國擁有大量的鐵製武器,以強大的武力做為後盾,才得以統領諸國。但在卑彌呼死後,日本陷入了內亂,其中位於南方的狗奴國,是邪馬台國最大的威脅,甚至逼得邪馬台國派使節到魏國求援。在卑彌呼死後一世紀的近畿四世紀奈良古蹟中,鐵製品大量的出土,鐵製品的中心從九州轉變成了近畿。這表示了位於九州的邪馬台國在內亂發生之後可能有將首都向東遷移的情況,而在日本的傳說中,也有神武天皇東征神話的記載,這樣就得以解釋承接邪馬台國而興起的大和政權位於奈良的原因。

琉球說

此說《魏志倭人傳》記載邪馬台的位置、風土等與琉球相似,而沖繩本島各間切的名稱又與邪馬台國地名發音相近,且在琉球出土的一些文物亦與《魏志倭人傳》相符,並推斷北谷海底遺跡為卑彌呼之城堡,與那國島海底地形則是補給地[1][2][3][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邪马台国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2-3 10: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2-3 10: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2-3 10: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2-3 10: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ee 于 2015-12-3 10:45 编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阿伊努人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2-3 10: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通古斯民族,指所有使用阿尔泰语系中满-通古斯语族的民族。

目录  [隐藏]
1        民族
2        地域
3        參考
4        参见
民族[编辑]
通古斯民族主要居住在中国、俄罗斯境内。现代在中国和俄罗斯都有分布的民族有:

满族(满洲族)
鄂伦春族
鄂温克族(又譯埃文基人)
赫哲族(又譯那乃人或納奈人)
锡伯族
主要居住在俄罗斯的:

埃文人
乌德盖人
奧羅奇人
鄂罗克人
涅吉达尔人(人數只有500多人,被當作鄂溫克人別支)
乌尔奇人


地域[编辑]
人数第一多的是滿族,有将近一千万人口。一般认为是女真人的后裔,发源于滿洲平原,而滿洲人亦普遍视长白山为民族发祥地,佛阿拉、赫圖阿拉等地被认为是民族发迹地或满州聖城。具體範圍有待確定。滿洲從16世纪開始不斷征服中國大陸(明朝)的周邊地区而往西南遷移,自19世纪以来逐渐与汉族混居,並擴散至整個中國大陸。不過,主體人口仍在滿洲平原。

鄂温克族主要居住在俄罗斯的鄂温克族自治区,有三万人左右。中国的鄂温克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与大兴安嶺,有三万人左右(2000年)。通古斯人一般被認為是公元前2000-1000年形成,大約是肅慎時代。通古斯最早其實是雅庫特人對鄂溫克人的稱呼。语言上满-通古斯语族分为通古斯语支和满-锡伯语支,赫哲语大体介于两者之间,有时候也单立一个东南语支,所以有南北通古斯之分,南支以松花江、混同江流域为中心分布,其代表是滿洲和赫哲,北支的范围比较广泛,分布在黑龙江、勒拿河、叶尼塞河三大流域及周边贝加尔湖、勘察加半岛等地也有分布,代表北方是鄂溫克系(鄂溫克,鄂倫春,埃文人,涅吉達爾人)。通古斯人分布地區由北冰洋到貝加爾湖,鄂畢河至鄂霍次克海。


通古斯民族的最大支系满族,到了21世纪,黑龙江省内还有个别农村的老年人仍然在日常生活使用满语,许多满族年轻人也在努力学习试图复兴这门语言,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锡伯语通常被认为是满语的方言。满族的服饰通过清朝統治時的剃髮易服政策深深的影响了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如旗袍,长衫和马褂)。满族的饮食习惯和部分食品也部分被中国北方人所接受(比如萨其玛,满汉全席等)。

体质特征上,南北有联系也有区别,北通古斯的鄂伦春族、鄂温克族是是古滿洲类型,而南通古斯的滿洲族、赫哲族、錫伯族,是後起的从华北和朝鮮半岛北上滿洲的东亚型人(東夷)。属贝尔兹説的满洲-朝鲜類型,身型高細,臉部長而窄。

參考[编辑]
Nedeljković, M.,(2001年),《Leksikon naroda sveta》塞爾維亞和黑山:貝爾格萊德。
参见[编辑]
通古斯
通古斯语族
東胡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2-3 10: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2-3 10: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2-3 10: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道具 举报

24万

主题

442万

回帖

323

金币

版主

注册时间:2021-3-11

在线时间:9 小时

发表于 2015-12-3 10: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海道的原住民愛努人在過去曾將北海道和庫頁島、千島群島等愛努人居住的地區統稱為阿依努茅希利(アィヌモシㇼ),意為人類居住之處。而和人古代則稱愛努人為蝦夷,稱北海道為蝦夷地[5]。此外和人還曾使用過渡島、越渡島等名稱代指北海道[6]:4。在明治設立開拓使之後,考慮修改蝦夷地這一名稱。曾多次在北海道探險的松浦武四郎向提出了北加伊(ほっかい)道、海北道、海東道、日高見(ひたかみ)道、東北道、千島道六個方案[5]。最後決定採用「北加伊道」這一名稱,並且效仿律令制時代五畿七道中的東海道、南海道、西海道,將「加伊」改為「海」字,此為北海道名稱由來[5]。北海道的人口密度遠較日本其他地區為低,這使得北海道擁有日本四分之一的農地,成為日本重要的食糧提供基地[7];亦讓北海道保留有未經人工干預的自然環境,吸引眾多遊客到訪。


現有的考古證據證明北海道自舊石器時代開始就有人類活動。北海道內現在發現的最早的考古遺跡是位於千歳市祝梅的三角山遺跡,這一遺跡發現的石器製造於距今兩萬年之前[32]:10-13。在北海道亦發現了繩文時代的土器。但和本州以南地區不同的是,彌生文化並未傳播至北海道,取而代之的是續繩文文化[32]:23。續繩文文化在北海道一直持續到7世紀。在續繩文文化時代之後,北海道進入擦紋文化時期,這一時代一直持續到14世紀。擦文文化是北海道地區特有的文化,亦是北海道最後的陶器文化時期[33]。在擦文文化興盛的同時,北海道的鄂霍次克海沿岸地區則進入鄂霍次克文化時期[34]。但隨著愛努人勢力的逐漸擴大,鄂霍次克文化最終被擦文文化同化。14世紀後,北海道進入愛努文化時期[6]:20。愛努人主要以狩獵和漁業為生,風俗習慣和和人大相徑庭。現在北海道多地仍有愛努式砦的遺跡[35]。與此同時,自室町時代開始,和人亦到達渡島半島的南端,並且開始在北海道定居[36]。和人和愛努人之間雖頻繁展開貿易,但兩者之間的衝突也不少。隨著和人移居者的逐漸增加使得和人地的面積擴大,和人和愛努人之間的對立亦日益激化。1457年時,愛努人就和和人之間爆發坷相曼夷之戰。1669年,又爆發相庫相郢之戰[37],愛努人在這場戰爭中戰敗,從此在與和人關係中完全淪為從屬地位。但愛努人的反抗並未停止,1789年,又爆發國後目梨之戰。這場戰爭之後,愛努人口開始大幅減少,並且愛努人逐漸由和人的貿易對象轉變為被和人僱傭的人群,完全被融入和人的經濟體系之中,傳統的愛努社會開始解體[38]。

在江戶時代後期,隨著俄羅斯的領土擴張至遠東地區,北海道近海海域亦開始時有俄羅斯船舶出現。俄國曾多次對日本要求通商,但被日本拒絕。為了加強對俄羅斯的防衛,幕府派出最上德內[39]、近藤重藏[40]、間宮林藏[41]、伊能忠敬[42]等人探險北海道、庫頁島和千島群島地區,和人對北海道的地理狀況亦有了更多了解。1799年,幕府將東蝦夷地改為幕府直轄地。1807年又將西蝦夷地改為幕府直轄地。不過在俄羅斯的威脅減輕之後,1821年,全蝦夷地又重新成為松前藩領地[4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北海道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电动车论坛

GMT+8, 2024-11-28 02:41 , Processed in 0.05314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